百里,原名洪震煊,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0,卒于公元1815
清浙江临海人,字百里,号杉堂。
洪颐煊弟。
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尝入直隶督学幕中。
与兄洪颐煊、洪坤煊同治经学,时有三洪之称。
曾助阮元修《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
兼工诗文。
有《夏小正疏义》、《石鼓文考异》、《杉堂诗钞》等。
生卒年:1770-1815
百里,原名洪震煊,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70,卒于公元1815
清浙江临海人,字百里,号杉堂。
洪颐煊弟。
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尝入直隶督学幕中。
与兄洪颐煊、洪坤煊同治经学,时有三洪之称。
曾助阮元修《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
兼工诗文。
有《夏小正疏义》、《石鼓文考异》、《杉堂诗钞》等。
生卒年:1770-1815
【注释】 六和塔: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佛教圣地之一。 七级:指塔共有七层。 凌空一倚阑:凭栏而望,意指登高远望。 月垂沧海阔:月光倒映在辽阔的海平线上。 想结暮云寒:想象着傍晚的云雾也感到寒冷。 古越:指古代越国,即今天的浙江一带。 秋潮入壮观:秋天的潮水汇入壮阔的景观。 客星高可接:诗人仰望天空,希望能与天上的星星连接起来。 严滩: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赏析】
清浙江临海人,字百里,号杉堂。 洪颐煊弟。 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尝入直隶督学幕中。 与兄洪颐煊、洪坤煊同治经学,时有三洪之称。 曾助阮元修《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 兼工诗文。 有《夏小正疏义》、《石鼓文考异》、《杉堂诗钞》等。 生卒年
洪羲瑾,字晚窝,朝鲜人。他是中国清代的诗人,其生平与作品虽不详,但他的诗词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古诗词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下是关于洪羲瑾及其诗作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洪羲瑾的具体生平信息不详,只知道他是一位朝鲜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和贡献,主要通过他的诗词作品来体现。 2. 诗词作品:洪羲瑾创作的诗词作品众多
胡本绅是清代诗人,字致尧,原名仁恺。 清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胡本绅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才华,更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胡本绅的诗作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同时,他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时又不失深沉与细腻
胡奉衡是清朝贵州黎平人,字平玉,一字平舆的著名诗人。 胡奉衡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诗稿《藏拙窝诗稿》和《山居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