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勋,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
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
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
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
为「鹿苑吟社」成员。
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
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生卒年:1856-1918
庄士勋,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
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
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
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
为「鹿苑吟社」成员。
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
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生卒年:1856-1918
赋得聚米为山 又识山之势,何为识此山。 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 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 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 注释: 1. 赋得聚米为山:这是一个题目,要求用聚米(米粒堆成的山)为主题来写一首诗。 2. 又识山之势:再次认识到山的形态。 3. 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形容聚米的形状和山的形状极其相似,仿佛是自然形成的
一自经沧海,方知有大观。 望洋应窃叹,为水实难安。 以蠡非堪测,旋螺孰可看。 河流归滴滴,江派见漫漫。 道岸登其上,心源接不残。 深沉钦圣学,文德壮波澜
诗人陈景中是清代的诗人。陈景中,字又方,号橘洲,是清朝汉军旗人。他以其卓越的诗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清朝200余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景中的生平事迹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作为清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满族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见长。陈景中的生活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尽管家境优渥,但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甘愿布衣,耻言名利
陈世济是清代的诗人。 字槎客,号小山书屋吟草的主人,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其生平和作品都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陈世济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也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对陈世济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清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陈学典是清代诗人。陈学典,字潜厓,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颇丰,尤以《小蓬亭诗草》著称。 下面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陈学典的生平、文学贡献以及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生平与时代背景 - 生平概述:陈学典,号潜厓,广东海阳人。他不仅是一个举人,还曾担任过金县知县。这一官职说明他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也为他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 时代背景
清浙江平湖人,字聚侯,一字坡星,号陆堂。 康熙六十年进士。 官检讨。 十二岁即能诗,四十一岁时专心经学。 有《陆堂诗文集》、《陆堂诗学》、《易学》、《今文尚书说》、《春秋义存录》、《戴礼绪言》、《鲁诗补亡》。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