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淳,原名庄培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3,卒于公元1759
庄培因(1723年—1759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字本淳,号仲醇,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嘉泽)人。
庄培因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书法和流畅的诗文创作上。他的楷书尤为著名,这不仅体现在其书法艺术上,更反映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能。庄培因的诗文创作风格深受乾隆帝喜爱,恭和御制诗占据了他作品的大半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及其与皇帝之间的良好关系。
本淳,原名庄培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3,卒于公元1759
庄培因(1723年—1759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字本淳,号仲醇,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嘉泽)人。
庄培因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书法和流畅的诗文创作上。他的楷书尤为著名,这不仅体现在其书法艺术上,更反映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能。庄培因的诗文创作风格深受乾隆帝喜爱,恭和御制诗占据了他作品的大半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及其与皇帝之间的良好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然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意境、手法等;最后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评价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注释:孟秋,指农历七月。雨初霁,雨刚过,天放晴了。凉飔,微风。缘窗虚,从窗户缝里吹进。溽暑,盛夏的暑气。阑,消退,消失。始觉夏葛疏,开始感觉到夏天的衣服薄薄地。莎鸡,一种小鸟,叫声像蟋蟀。吟砌间
《立秋日效陶徵士体》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间居屏人事,与世安所乖。图书盈我前,卓荦平生怀。 寥寥天宇澄,高秋气弥佳。何以寄真想,远在山水厓。 枯桐聊可挥,澹泊古与偕。谅非悦耳声,因之素心谐。 ``` 注释: - 间居屏人事:指隐居不问世事,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和修养。 - 与世安所乖:与世间的纷扰和纷争无关。 - 图书盈我前:指家中书籍众多,充满了学习的氛围。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青石梁桥,雾气蒙蒙。我骑着马穿过了宿营地的障碍。 一条小路远远地进入了幽深之处,两座山峰像面对面一样相向。 我攀爬着向上登升,但脚步却迟迟不敢向下看。 刚刚通过攀登的艰难险阻,才感觉到宇宙是如此空旷。 清晨的阳光忽然争先恐后地飞起,变幻无穷,没有固定的形状。 只有一棵树缀在高高的山岭上,残云带着连绵不断的山嶂。 就相信自己有很多奇观,于是心满意足地仿效天放的样子。 注释:
庄培因(1723年—1759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字本淳,号仲醇,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嘉泽)人。 庄培因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书法和流畅的诗文创作上。他的楷书尤为著名,这不仅体现在其书法艺术上,更反映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才能。庄培因的诗文创作风格深受乾隆帝喜爱,恭和御制诗占据了他作品的大半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及其与皇帝之间的良好关系
陈宝四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学者和政治家。陈宝琛(1845—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陈宝琛出生于福建闽县,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及第,曾官翰林院编修。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光绪十年(1884年)因忤逆慈禧而被罢官。宣统即位后,他被召回,官至弼德院顾问大臣。陈宝琛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