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瞻,原名张云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8,卒于公元1726
张云章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汉瞻、号倬庵、又号朴村,生于1648年,逝于1726年,他的生平与文学创作紧密相关联。作为江南嘉定(今属上海)人,张云章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康熙年间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国子监生的科举出身,还曾为徐乾学校的经书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瞻,原名张云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48,卒于公元1726
张云章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汉瞻、号倬庵、又号朴村,生于1648年,逝于1726年,他的生平与文学创作紧密相关联。作为江南嘉定(今属上海)人,张云章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康熙年间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国子监生的科举出身,还曾为徐乾学校的经书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
诗句:嗟哉燕士左与羊,狗屠不事节义张。 译文:唉叹啊,燕国的士兵左和羊,做狗屠的不顾节义张。 赏析:这首诗是《三士叹》的开篇,通过描绘燕国士兵左和羊的形象,揭示了他们不顾道德操守,只知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特点。诗中的“嗟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此现象的深深叹息和不满。接着,诗人通过“狗屠不事节义张”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士兵的卑劣行径,他们为了个人的私利,竟然忘记了国家的大义。 第二句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该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对作品形象的把握以及诗词的语言风格和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及景物特征;然后结合着注解与诗中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镜里霜髭镊数茎”一句,“镜”“霜髭”是借物抒情,写出了诗人年事已高,鬓发斑白。“镊”“数茎”表明诗人对自己容颜的无奈。 “敢言豹雾文章隐,肯为牛衣涕泪倾
诗句释义与赏析 蜿蜒东来紫气浮,环回下瞰碧漪流。 释义: 描述的是观星台的地理位置和景色,从东边开始延伸,紫色的云气缓缓飘浮;向下俯瞰时,可以看到平静的水面像碧玉一样流动。这里的“紫气”通常指的是吉祥的气息,象征着好运和繁荣;而“碧漪流”则形容了水的清澈和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乾坤法象开双阙,星斗光华烛九州。 释义: 这里提到了“乾坤法象”,意味着宇宙间的自然法则或道理
【注释】 书怀呈朱检讨竹垞:书信中有感而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伶俜已忍十年中:形容漂泊流离的辛苦。 谷寒不转吹邹律:指寒冷的天气不会改变邹衍的乐律。 羽退真遭过宋风:比喻自己受到排挤,就像《诗经》里的《小雅·小弁》中的“去者日以疏”一样。 诗以穷工宁数我,官因名折只思公:诗歌创作力求完美,难道是指责我;因为名声受损而辞职,只是思念公。 相寻粗整轮蹄了:意思是说虽然经过一番周折
【注释】 1. 新篇磊落夜光多:新作的文章光彩照人,如同夜空中明亮如珠的夜光珠。 2. 奕奕翔鸾肯换鹅:形容文章文采飞扬,有如飞翔的鸾凤。 3. 蠹简漫怜金薤叶:对于书籍的爱护,就如同对金黄的薤叶那样珍贵。 4. 饥肠真饱玉山禾:饥饿的胃仿佛真的吃饱了像玉山一样的美味粮食。 5. 长留怀袖微风发:长久地留在衣袖间,就像微风一样吹拂着。 6. 苦忆梧桐疏雨过:苦苦思念着梧桐树下细雨飘过的情景。 7
荆山 经过荆玉山,未能尽登攀之愿。 听说洞中石,玲珑如抟雪霰。 玉生固有胎,不因青黑而绚烂。 卞和何人哉,怀抱璞玉为何献。 再刖自取利,无媒而频炫示。 士以诈欺常,物贵不敌贱劣。 泣之亦何为,或许有剧尤怨。 谁知空山猿,荆地之人哭佐卞。 望道信未见
张作楠是清代的诗人。 张作楠,字丹村,浙江金华人,出生于嘉庆十六年。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担任徐州知府等职务。在官场上,张作楠以清正廉洁著称,他的事迹被收录在《光绪金华县志》中。 张作楠的诗歌作品主要体现了他在社会交往、个人经历和对亲友的同情心。他的中期诗作多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的写作风格。张作楠不仅以诗人身份留名,还积极参与了北麓诗社
屠寄,初名庾,字敬山,武进人。 屠寄是一位在清代诗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征。通过深入研究屠寄及其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曹鼎望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冠五,号澹斋,生于1618年,卒于1693年。他的诗作以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为主,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曹鼎望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位有着丰富官职经历的官员。顺治甲午(1654)科举人,顺治己亥(1659)进士,授征侍郎翰林院庶吉士,这些荣誉足以证明他在学术和政治上的成就。他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包括凤翔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