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登眺

蜿蜒东来紫气浮,环回下瞰碧漪流。
乾坤法象开双阙,星斗光华烛九州。
西邸集书陈要略,南朝古庙俨垂旒。
只今寂寞江山冷,犹有衣冠夜出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星台登眺》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清代诗人张云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张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是清代江苏嘉定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曾为徐乾学校勘经解,为时人所赞。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2. 诗歌内容:这首诗通过对观星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天文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忆。诗中“紫气浮”、“乾坤法象开双阙”等意象,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建筑学的智慧。

  3. 艺术手法:张云章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手法,如对偶、排比等,这些都使得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和谐统一。特别是对观星台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眼光,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4.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观星台登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清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界和历史的关注和思考,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观星台登眺》虽然是一首简单的七言律诗,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