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威,原名葛嗣溁,清代诗人
葛嗣溁是一位著名的清末民初诗人、藏书家、教育家,他以继承和发扬父亲的藏书事业而闻名。
葛嗣溁(1867年-1935年)字稚威,又字词蔚,号竹林,浙江平湖人。他是葛金烺的季子,同时也是徐用仪的女婿以及张元济的亲家。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到归隐再至投身教育事业的转变,这期间他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书籍,也对文化传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葛嗣溁早年作为秀才增生,光绪时还曾成为廪贡生。他在京城任工部主事和法部主事期间,虽然官位不大,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备受重视。然而,在1900年的庚子年间,他的岳父徐用仪因与慈禧太后的意见不合而被冤杀,这成为他决定放弃仕途,回归家乡的重要转折点。
葛嗣溁的家族藏书非常丰富,他的“传朴堂”和“爱日吟庐”成为了其家族文化传承的象征。他的藏书范围广泛,远至东北、陕西,近至苏州、杭州等地区,每到达一处都满载而归。为了表示对先人恩泽的尊重,葛嗣溁于1899年建成了“守先阁”,这个书楼体现了他继承父业的愿望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除了藏书,葛嗣溁在书法和诗词创作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韬华馆诗稿》展示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和才华。他与张元济的儿女亲家关系更是将两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联系在了一起,共同推动着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葛嗣溁是一位兼具才情、智慧和仁心的人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影响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