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廷枚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出生于清雍正二年(1734年),逝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816年)。
曾廷枚的一生充满了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和诗歌创作的才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侍奉母亲和抚育弟妹时表现出了孝顺的品质。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曾廷枚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出生于清雍正二年(1734年),逝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816年)。
曾廷枚的一生充满了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和诗歌创作的才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侍奉母亲和抚育弟妹时表现出了孝顺的品质。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分析。首先,“笋舆过浮梁”,笋舆,竹舆。浮梁,即浮梁县,位于安徽景德镇,为古景德镇的旧称。从字面上理解:竹舆经过浮梁。浮梁是地名,但此处竹舆却是指竹舆中的诗人。浮梁是地名,指地名;竹舆则是竹制的车,指人。所以这里的“笋舆”应该解释为“竹舆中人”。 “步上牛轭岭”,牛轭岭
注释: 1. 僻处本非癖:僻处,偏僻的地方。癖,指喜欢。 2. 吾庐傍钓矶:我的小屋旁边就是钓鱼的石头。 3. 鸟随落叶下,人带夕阳归:鸟儿随着飘落的叶子落下,人们带着夕阳回家。 4. 楝树花将发,麻江水亦肥:楝树的花即将开放,麻江的水也变得更加肥沃。 5. 老农来过从,携酒款柴扉:老农夫来拜访我,带着酒来到我的门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注释】 (1)离索:孤独,离别。 (2)山居:在山间居住。 (3)疏钟: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4)淡月:明亮的月光。 (5)峰高夏似秋:山峰高耸入云,夏天好像秋天一样寒冷。 (6)淹留:停留。 【赏析】 此诗为作者隐居山中时所写,描写了山中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满足。 首句“离索亦云久,山居乃尔幽”描述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远离喧嚣,独自享受山中寂静。
曾廷枚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出生于清雍正二年(1734年),逝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816年)。 曾廷枚的一生充满了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和诗歌创作的才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侍奉母亲和抚育弟妹时表现出了孝顺的品质。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汤金钊(1772年—1856年),字敦甫,又字勖兹,是清代诗人,浙江萧山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小勤奋学习,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成就。 汤金钊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官场沉浮的波折。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乡试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升任编修、侍讲。他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入值上书房,历任湖南学政、江南乡试正考官、江苏学政等职
清代诗人程庭,字且硕,号若庵,是安徽歙县人。 程庭生活在17世纪的中国文学黄金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境与审美观念。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在对程庭的深入了解时,可以发现其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性,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曾廷枚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出生于清雍正二年(1734年),逝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816年)。 曾廷枚的一生充满了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和诗歌创作的才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侍奉母亲和抚育弟妹时表现出了孝顺的品质。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