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过浮梁,步上牛轭岭。
壁立缘线升,有足不敢逞。
猿挂凭藤萝,蜗旋疑陷阱。
磴危身欲堕,径仄路弗整。
回顾势更难,趾压后来顶。
半途无退悔,逾崖气悉屏。
峰尖得招提,山僧进以茗。
藉此稍憩息,龂腭蔽光景。
蜿蜒作数曲,五丁擘奇境。
行行复下山,赴壑蛇犹猛。
小人蹈险巇,君子习安静。
永怀垂堂言,一诗聊自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抓住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分析。首先,“笋舆过浮梁”,笋舆,竹舆。浮梁,即浮梁县,位于安徽景德镇,为古景德镇的旧称。从字面上理解:竹舆经过浮梁。浮梁是地名,但此处竹舆却是指竹舆中的诗人。浮梁是地名,指地名;竹舆则是竹制的车,指人。所以这里的“笋舆”应该解释为“竹舆中人”。

“步上牛轭岭”,牛轭岭,指浮梁县北牛轭岭。牛轭岭上有牛头石,形如牛嘴,因而得名。牛头山,亦名牛轭岭,位于浮梁县境内。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三,“壁立缘线升”,“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浮梁县境内,主峰海拔482米。

“有足不敢逞”,“猿挂凭藤萝”,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四步,“蜗旋疑陷阱”,“磴危身欲堕”,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五步,“径仄路弗整”,“回顾势更难”,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六步,“趾压后来顶”,“半途无退悔”,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七步,“逾崖气悉屏”,“峰尖得招提”,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八步,“山僧进以茗”,“藉此稍憩息”,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九步,“蜿蜒作数曲”,“五丁擘奇境”,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十步,“行行复下山”,“赴壑蛇犹猛”。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小人蹈险巇”,“君子习安静”,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第十一步,“永怀垂堂言”,“一诗聊自警”。牛头山,又名牛角峰。在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

【答案】

①“笋舆过浮梁”句——竹舆(竹制的小车),经过浮梁,指的是诗人经过浮梁这个地方,这里用一个“过”字表明了作者行走的状态和心情。②“步上牛轭岭”句——牛轭岭,又称牛头岭,是江西浮梁县的一个著名山峰。③“壁立缘线升”句——峭壁上生长着苔藓,沿着绝壁攀爬而上,形容山路陡峻难行。④“有足不敢逞”句——因为害怕危险,即使有脚也不敢放肆地跑跳。⑤“猿挂凭藤萝”句——猿猴挂在树上攀援爬行,就像挂在藤上一样,比喻环境险恶。⑥“蜗旋疑陷阱”句——蜗牛在爬行,好像掉进了陷阱一般,比喻困难重重。⑦“磴危身欲堕”句——石阶陡峭高悬,使人感到身体都要掉下来,比喻危险到了极点。⑧“径仄路弗整”句——道路狭窄曲折,走起来很不方便,说明道路十分崎岖。⑨“回顾势更难”句——回头望去,前面的形势更加困难。⑩“趾压后来顶”句——脚趾踩着前面人的头顶,比喻后面的人也会遇到困难。⑪“半途无退悔”句——在半路上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勇往直前。⑫“逾崖气悉屏”句——越过悬崖时,气息几乎消失。⑬“峰尖得招提”句——山顶有一座寺庙可以进去休息一下,比喻得到暂时的安宁。⑭“山僧进以茗”句——山里僧人端出茶来招待诗人,表示对诗人的敬意。⑮“藉此稍憩息”句——通过这种方式稍稍休息一下。⑯“蹒腭蔽光景”句——口齿不清,言语不通,遮蔽了视野,形容诗人说话含糊不清。⑰“蜿蜒作数曲”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描述山势曲折迂回,盘踞起伏。⑱“行行复下山”句——又走一段路,再次下山,形容行程遥远。⑲“赴壑蛇犹猛”句——赴壑的蛇仍然凶猛,比喻险象环生,令人胆战心惊。⑳“小人蹈险巇”句——意谓像小孩一样敢于冒险的人会经历各种危险的事情(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㉑“君子习安静”句——意谓像贤明之士一样懂得如何处事稳健的人则安于清静的生活(比喻在逆境中保持冷静沉着的品质)。㉒“永怀垂堂言”句——长久思考《诗经·大雅》中《抑》、《扬之什篇》中的《抑》这首诗的内容,意蕴深远。㉓“一诗聊自警”句——这首诗只是用来自我警戒的,意思是说这首诗只是诗人自我安慰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