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湄,原名杨素蕴,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0,卒于公元1689
清陕西宜君人,字筠湄,一字退庵。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救灾治盗,有实绩。
十七年,升御史,疏言吴三桂权重,有防微杜渐之语。
次年,出为川北道。
三桂见其前奏,上疏力辩,素蕴因此夺官。
十余年后,三桂叛,始再起,官至湖北巡抚。
有《见山楼集》等。
生卒年:1630-1689
筠湄,原名杨素蕴,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0,卒于公元1689
清陕西宜君人,字筠湄,一字退庵。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救灾治盗,有实绩。
十七年,升御史,疏言吴三桂权重,有防微杜渐之语。
次年,出为川北道。
三桂见其前奏,上疏力辩,素蕴因此夺官。
十余年后,三桂叛,始再起,官至湖北巡抚。
有《见山楼集》等。
生卒年:1630-1689
《山居》 高秋孤杖倚云间,坐看溪光卧看山。 白雪风翻惊叠浪,青苔雨湿出层斑。 群归倦鸟飞飞急,对浴轻鸥泛泛闲。 欸乃数声天欲暮,渔舟轻带夕阳还。 注释 1. 高秋:指深秋或者晚秋。高秋即秋天的深处,也指秋天的气候或景象。 2. 孤杖:独自依靠着拐棍。 3. 倚云间:靠在云端之间,形容位置极高。 4. 坐看溪光:坐着观赏溪流的光影变化。 5. 卧看山:躺着观赏山景。 6. 白雪风翻
诗句释义与译文 飞楼缥缈枕河湄,绕屋群峰列嶂随。 雨脚每从晴外见,滩喧翻与静中宜。 税完胥吏宁过舍,野放鸡豚偶到篱。 不学武陵深避世,渔舟停棹莫相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诗中“飞楼缥缈”形容山居建筑高耸入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绕屋群峰列嶂随”则描绘了山居四周群峰环绕、峭壁陡峭的自然景象
清陕西宜君人,字筠湄,一字退庵。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救灾治盗,有实绩。 十七年,升御史,疏言吴三桂权重,有防微杜渐之语。 次年,出为川北道。 三桂见其前奏,上疏力辩,素蕴因此夺官。 十余年后,三桂叛,始再起,官至湖北巡抚。 有《见山楼集》等。 生卒年
冯咏茜,字秀如,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冯咏茜: 1. 生平简介 - 时代背景:冯咏茜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的创作活动非常活跃。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发展,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 个人经历:冯咏茜的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据记载,他曾担任工部主事等职。这表明他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他的诗歌创作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