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孤杖倚云间,坐看溪光卧看山。
白雪风翻惊叠浪,青苔雨湿出层斑。
群归倦鸟飞飞急,对浴轻鸥泛泛闲。
欸乃数声天欲暮,渔舟轻带夕阳还。

《山居》

高秋孤杖倚云间,坐看溪光卧看山。

白雪风翻惊叠浪,青苔雨湿出层斑。

群归倦鸟飞飞急,对浴轻鸥泛泛闲。

欸乃数声天欲暮,渔舟轻带夕阳还。

注释

  1. 高秋:指深秋或者晚秋。高秋即秋天的深处,也指秋天的气候或景象。
  2. 孤杖:独自依靠着拐棍。
  3. 倚云间:靠在云端之间,形容位置极高。
  4. 坐看溪光:坐着观赏溪流的光影变化。
  5. 卧看山:躺着观赏山景。
  6. 白雪风翻:比喻雪花在风中翻飞。
  7. 惊叠浪:使波浪翻滚。
  8. 青苔:绿色的苔藓,这里指湿润的地面。
  9. 出水:像鱼一样游动。
  10. 泛泛:轻轻的样子。
  11. 欸乃:船桨击水的声音,模拟渔民划船时的动作。
  12. 天欲暮:天色将晚。
  13. 渔舟:渔船。
  14. 轻带:轻轻摇曳。

译文

秋季的高空中,我孤身拄着拐杖,靠在云端之间,静静地看着溪流的波光闪烁和山峰的轮廓。雪花在空中翻飞,惊动了层层的波浪;湿润的土地映出了层层的绿苔。疲惫的鸟儿归巢心切,飞翔匆忙。悠闲自在的鸥鸟在水中嬉戏,动作轻盈。渔人划着船,发出欸乃声,天色将晚,渔舟缓缓地载着夕阳返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黄昏时分的场景,诗人以孤杖倚云间的老人形象作为主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诗中的“孤杖”、“溪光”、“山”等元素构建出一个静谧而深远的背景,而“白雪”、“风”、“青苔”等细节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首联“高秋孤杖倚云间,坐看溪光卧看山”通过“孤杖”、“倚云间”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清逸,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热爱之情。颔联“白雪风翻惊叠浪,青苔雨湿出层斑”则通过对雪花、波浪、青苔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世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细致。颈联“群归倦鸟飞飞急,对浴轻鸥泛泛闲”通过鸟儿归巢和鸥鸟戏水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循环和和谐共处的景象。尾联“欸乃数声天欲暮,渔舟轻带夕阳还”则以渔舟归家的情境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孤杖形象,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