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原名本敬,字直夫,一字靖庵,瓮安人。
赵本扬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他的一生虽未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但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而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对于研究清代文化、历史以及诗歌艺术的学者来说,赵本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
赵本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原名本敬,字直夫,一字靖庵,瓮安人。
赵本扬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他的一生虽未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但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而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对于研究清代文化、历史以及诗歌艺术的学者来说,赵本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解析:“杨柳西风暮雨垂,白门秋色起相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愁的秋日景色。西风吹拂着杨柳,雨丝细密地落在枝头,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 2. 第二句解析:“酒醒残梦知何处,潮落秦淮月上时。”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无助的情绪。当夜幕降临,主人公在醉意中沉沉入睡,梦中的场景或许与现实生活相似
注释: 华麓访顾亭林先生读书故址 —— 我来到华麓拜访顾亭林先生的读书处。 黄冠天地一身轻,白首关河万里行 —— 头戴黄色的头巾就像飘然在天地之间那样轻松,我白发苍苍地跋涉关河万里。 莲社诗题晋处士,汉家名重鲁诸生 —— 我在莲社诗坛为一位晋代隐士题写了一首七绝,汉代的名声在鲁国诸生中十分显赫。 园林麦饭悬双泪,故国铜驼痛二京 —— 在园林里我吃着干粮挂着两行热泪
华麓访顾亭林先生读书故址楼船闽粤控南瓯,龙驭遥从海上舟。 烽火徒闻惊岭峤,江山何地问神州。 著书绝塞王尼叹,投老无家向子游。 华麓只今遗址在,日斜回首暮云愁。 注释: 华麓:指福州附近的鼓山。顾炎武(1613-1682),字景范,号宁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他曾经在这里讲学,并撰写了《读通鉴论》等著作。 楼船:指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回族
《荆州怀古》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第一节:屈原祠庙枕江波,江草江花可奈何。 - 注释:屈原的祠堂位于长江之畔,江边的花草随着江水摇曳,显得有些无奈。 - 赏析:开篇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的崇敬之情和对江边景色的描绘。 2. 第二节:北渚云阴公子辔,西风露湿美人罗。 - 注释:北渚上云雾缭绕,如同公子的马车;西风吹过,露水打湿了美人的罗衣
【解析】 “倚剑来登王粲楼”一句,点明登高怀古的诗人身份。王粲,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因荆州失陷而寄居江夏。这里用典表明诗人怀想王粲,并由此想到自己流落异乡的身世。第二句,诗人凭栏远望,只见楚天空阔、苍茫,一片寥廓空寂,不禁感慨万千。第三句,写长江之水,仿佛挟带了黄陵庙旁的细雨飘然而至;而那山色的分野,分明是白帝城的秋色。第四句,诗人感叹于自己风尘中的寂寞生活,而对枥马不屑一顾
【注释】 登太华顶:登上华山之顶。 客梦千峰落,天门五月寒:我梦见自己从千座山峰中坠落,华山的天门山在五月还十分寒冷。 风声连岳动,云色渡河看:一阵风吹过华山的群峰,云彩流动像渡过黄河一样。 绛露仙人掌,青松太古坛:山上的仙鹤站在绛色的露珠上,青松矗立着好像古老的坛场。 还从回首望,东北是长安:我从高处回头望去,发现东北方向就是长安(今西安)。 【赏析】 《登太华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贾虞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舜臣,号云城,汉军旗人。他的作品《谦益堂诗钞》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一些介绍: 1. 基本信息 - 生平:贾虞龙,字舜臣,号云城,生于清朝乾隆时期。他出身于汉军旗人,是那个时代的一位有才华的文人。 - 科举:贾虞龙在乾隆癸酉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举人,这标志着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2. 文学成就 - 《谦益堂诗钞》
蒋易是清代的著名诗人。蒋易,字渭公,号莘田,江苏常熟人,是一位在清代诗坛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书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关于蒋易的相关介绍: 1. 生平经历: - 蒋易生于1631年,卒于1687年,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多个政治变迁。作为进士出身,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书画方面颇有建树。 2. 文学贡献: -
赵本扬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原名本敬,字直夫,一字靖庵,瓮安人。 赵本扬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他的一生虽未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但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而且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对于研究清代文化、历史以及诗歌艺术的学者来说,赵本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