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易
【解析】 本首诗写于作者流放岭南期间。“默庵”是诗人在广东任官时所建的草堂。此诗作于某年中秋,当时作者被贬谪到岭南,心情十分凄苦。诗中以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故国的眷恋之情。 “应为冰蟾好,羁凄共野亭。”这两句写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月亮皎洁如玉,明亮而圆润,诗人想象自己家乡的月色与此时此地的月色相比,更显得清丽宜人,因而更加思念家乡的美好。“羁凄”指因遭贬谪而感到悲凉、凄凉
【译文】 题梅杓司卷中,卷里记载着诞北、颖侯、昆铜、伯的事迹。 余公刚烈首捐躯,周沈同心也与他同赴黄泉。 莫羡陈刘考终命,肝肠寸折眼全枯。 【注释】 1. 杓(sháo)司:人名。 2. 诞北、颖侯、昆铜、伯: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曹操击败袁绍后,封其子曹丕为魏王,称帝,是为魏明帝。谥号曰武王,史称“太祖”。 3. 余公:即曹操。《三国志·魏书》载:“建安五年,太祖征张杨,与战于曲梁,大破之
【注释】 梅杓司:指梅生,梅生是梅之别号。 卷中乃诞北、颖侯、昆铜、伯:指梅生与四个朋友的书信。 梅生海内结交繁:指梅生在海内广交朋友。 架上邮筒无数存:指梅生的书信如邮筒般密集。 独宝数公残翰墨:只有梅生保存着这些朋友的信稿和笔墨。 欲留书种在乾坤:想把他们的信作为种子,播撒到天地间。 【赏析】 这是一首赠梅诗,表达了诗人对梅生友谊的赞美。 首联“题梅杓司藏卷,卷中乃诞北、颖侯、昆铜、伯”
乱后过瓜洲旧居 【注释】瓜洲:今江苏镇江市。 【译文】在动乱之后经过这个瓜洲的故居。 【赏析】“乱后”,指安史之乱以后,诗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到处漂泊流浪的生活。“过”字写出了诗人对瓜洲旧居的无限留恋之情。“鸟散”、“书归”二句,以景衬情,表现了诗人在动荡中仍不忘故园的心情。“无马迹”三句,写故居荒凉破败之状,与上文的“鸟散”、“书归”相呼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最后一句写自己这次重游旧地
注释: 1. 题梅杓司藏卷:指的是梅杓司的藏书。 2. 卷中乃诞北、颖侯、昆铜、伯宗、定生五亡友手札:指梅杓司的藏书中有五个已经去世的朋友的手书。 3. 乍开此卷即沾巾:突然开启这个卷轴,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4. 多是当年死难人:大多是那些当年死于非命的人。 5. 浩气尚能凝碧血:他们的浩然之气仍然凝聚在碧血之中。 6. 遗言终不化青磷
梅生海内结交繁,架上邮筒无数存。 独宝数公残翰墨,欲留书种在乾坤。
乍开此卷即沾巾,多是当年死难人。 浩气尚能凝碧血,遗言终不化青磷。
鸟散瓜洲渡,书归杨仆船。 荒城无马迹,广厦几人烟。 晴日江光凛,秋星杀气缠。 蓬蒿原自满,此别更萧然。
应为冰蟾好,羁凄共野亭。 醉开双泪眼,寒动一天星。 战鼓春风寂,渔灯夜气腥。 炉存先世物,香爇蔗浆青。
蒋易是清代的著名诗人。蒋易,字渭公,号莘田,江苏常熟人,是一位在清代诗坛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书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关于蒋易的相关介绍: 1. 生平经历: - 蒋易生于1631年,卒于1687年,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多个政治变迁。作为进士出身,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书画方面颇有建树。 2. 文学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