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麓,原名蔡升元,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2,卒于公元1722
蔡升元是清代浙江德清人,字方麓,号征元。
蔡升元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他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中状元,并历任翰林院修撰等重要官职。蔡升元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传胪日纪恩》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审美情趣。
方麓,原名蔡升元,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52,卒于公元1722
蔡升元是清代浙江德清人,字方麓,号征元。
蔡升元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他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中状元,并历任翰林院修撰等重要官职。蔡升元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传胪日纪恩》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审美情趣。
诗词原文: 蓬池十里芰荷香,金碧琉璃水殿凉。 载得恩波天上住,镜湖不羡贺知章。 词句翻译: 在苑西的池塘边,十里长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池水的清凉让人感觉如置身仙境。 这清澈的水面仿佛承载着皇帝的恩泽,使得这里的景色宛如天上般美丽,让人心生羡慕。 这里的美丽景色让人不禁想到贺知章,但在这里却无需羡慕,因为这里的美已经足够让人心醉。 关键词解释: 1. 蓬池:指一个宽阔而美丽的池塘
【注释】苑:皇家园林。杂咏:即咏杂诗。丹甍:红色的屋檐。翠网:绿色的丝网。碧栏干:绿色栅栏的栏杆。玉蝀(yíng):指桥上的栏杆,用玉石做成。直庐:古代天子所居之处,此处泛指皇宫。云:喻天空。 【赏析】这首七绝写诗人游览园林时登高远眺的感受。首句写登上高楼所见之景,二句写登山观景之所见,三、四句写由登高而产生之感。“望到直庐最深处”,是此诗之高潮,也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全诗意境清幽,富有情趣
``` 禁苑春风次第来, 香车轣辘走轻雷。 卖花声过墙东去, 知是丰台芍药开。 注释: 1. 禁苑春风次第来:指春天的风渐渐吹进了禁苑。次第,逐渐的意思。 2. 轣辘:车轮滚动的声音。 3. 轻雷:指春雷,也形容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4. 卖花声:卖花人叫卖的声音,这里用来描写春天的气息。 5. 知是:知道是。 6. 丰台芍药开:丰台的芍药花开了。丰台,地名,位于北京城西南部
注释: 1. 苑西杂咏: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城西的苑中游览时,有感而作。 2. 琼华:这里指美丽的宫殿。 3. 佳气:美好的气息。 4. 葱茏:茂盛的样子。 5. 金粟坛:唐朝皇帝祭祀的地方。 6. 白玉峰:指山峦。 7. 铃铎声传天半里:铃铎的声音传遍天空的一半。 8. 好风时杂禁垣钟:美好的风吹过宫墙,发出清脆的钟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宫廷景色的诗歌。诗人从苑中的宫殿开始描绘起
【注释】 “苑西”指京城西郊的皇家园林,“杂咏”是泛指。 芦花:一种水生植物,随风摇曳。 菱叶:即菱花,一种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叶子形似菱角,故称。 丝丝雨:像丝线一样的细雨,形容秋雨连绵不断、轻柔细腻。 紫阁红楼:指京城中华丽的宫殿。 面面风:指风吹过来时,每面都有风力作用。 最:非常。 凉月夜:清冷的月色之夜。 碧空蒙:天空被云雾笼罩,显得朦胧不清。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晚秋夜景图画
【释义】:这是写长安城西郊景色的一首七绝诗,描写了白塔、园殿、红墙、绿杨等物象。 首句“白塔东偏圆殿西”,白塔是唐代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城东北角上,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圆殿即指大明宫正殿含元殿,此为唐玄宗开元年间所建,是唐代帝王举行朝会、接见外国使节和处理政事的地方。 第二句“红墙迤逦绿杨堤”,红墙指的是宫墙,绿杨指的是杨柳树,这里描绘的是在红墙之外、绿柳如带的美景。
【注释】 传胪:古代指科举殿试后,将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名字书写在卷子上,由皇帝亲点。纪恩:记录下皇帝的恩泽。彤庭:指朝廷。句胪高唱:即指传胪时的高声宣布。帝临轩:即皇帝临朝听政。国恩:指皇帝对臣下的恩惠。独被:独自受到。臣家:指诗人自己。渥(wò):深厚。十二年间:指诗人从二十岁到二十六岁,共十二年时间。两状元:指先后两次中举。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皇帝恩泽的诗。诗人在传胪之日,得到皇帝的召见
蔡升元是清代浙江德清人,字方麓,号征元。 蔡升元是清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他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中状元,并历任翰林院修撰等重要官职。蔡升元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传胪日纪恩》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审美情趣
路邵是清代诗人,字健夫,号毅斋,毕节人士。他生于乾隆戊子年,是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其诗作在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详细介绍路邵: 1. 基本信息: - 路邵,字健夫,号毅斋,毕节人,是乾隆年间的一位举人,并曾担任过鄞县知县的官职。 -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使他成为清代文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 文学贡献: - 路邵的诗歌以清丽脱俗、意境深远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