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是清代诗人。
字石知,号晓峰,生于1821年,卒于1866年,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祖辈中不乏诗文名家,这为赵旭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赵旭在科举考试中仅以诸生的身份通过,但他因博学多才被《遵义府志》所收录,成为文献中记载的人物之一。
赵旭是清代诗人。
字石知,号晓峰,生于1821年,卒于1866年,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祖辈中不乏诗文名家,这为赵旭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赵旭在科举考试中仅以诸生的身份通过,但他因博学多才被《遵义府志》所收录,成为文献中记载的人物之一。
九坝 凶山锯齿排,槁壤釜底狭。 恃兹竟倡乱,狂徒岂畏法。 激变纵有由,芟夷关夙业。 事平不值哂,势盛任威胁。 强拒弱则避,首鼠甘与狎。 后死如见贼,几人志不怯。 官勿蜣转粪,民防虎出柙。 好安上下分,重见王泽洽。 注释: - 凶山锯齿排:形容凶山陡峭、险峻的地形,像锯齿一样排列。 - 槁壤釜底狭:指土地贫瘠、狭小,就像锅底一样。 - 恃兹竟倡乱:依靠这个地方竟然发起叛乱。恃,依赖;兹,此处;竟
这首诗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出自滕王阁序。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中路赣江东岸,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江南道都督时所建,故又称“都督府”。 天门:指滕王阁所在的高台建筑。 言寻天门洞:意指登临滕王阁。 早春:初春时节。惬幽赏:感到十分舒畅、愉悦。惬,通“惬”,舒服;幽赏,幽静的赏玩。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形容山路曲折崎岖,一路上都是草木丛生的小道。百折、一径,指山路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第一句“绕郭寒烟与树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寒烟”指的是环绕在城郭周围的雾气,它与树木平齐,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诗人自身,但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国家的忧虑。 第二句“身先鸿雁作南征”,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要求,从语言、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1) 首联“夜郎文献委蓬蒿,次第搜罗敢惮劳”是诗人对先贤的赞颂之情。“夜郎”指汉代西南夷国夜郎国,这里借指边远之地,意在表达诗人对于远离京城而隐居山林的先贤们,虽然身居僻壤,但仍然不放弃学问和修养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 (2) 颔联“守素夙耽人物志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虎峰山下夜晚独自行走,露水重压毛发感到寒意。 风吹过听到泉水的声音,树林尽头看到天空的影子。 走出坟墓磷火不会飞,宿鸟先被鹘叫声惊动。 回顾城中山道,残灯映照出夜色的明亮。 注释解释: 1. 夜行虎峰下,露重毛发冷 - 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在虎峰山下行走,因为露水重压导致毛发感到寒冷。 2. 风过闻泉声,林尽见天影 - 风吹过听到泉水的声音,树林尽头看到天空的影子
【注释】 1.九盘子:指山中盘曲的道路。 2.如槽、如磨:形似水车和石磨。 3.邮亭塞其坳(áo):邮亭位于山坳之中。 4.古佛苔蚀座:古佛的石座上长满了苔藓。 5.雄风生半空:山风吹拂着半空中。 6.云曳山光破:云雾飘绕着山间,好像被风吹破了一样。 7.仰攻犯矢石,一守应万挫:面对进攻,坚守者可以抵挡住千钧之重。 8.隘官久已裁:险要的地方已经废弃不用。 9.行旅坦然过
赵席珍是清代诗人,字响泉,晚号蝶叟,合肥人。他是一位举人出身,曾官至旌德教谕。赵席珍的诗歌创作以《寥天一室诗集》为代表,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以下是对赵席珍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 - 赵席珍生于清乾隆年间,一个注重诗书传统的时代。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仕途经历丰富,曾担任过旌德教谕等职务。 - 尽管他的官职不高,但作为一位举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
蒋琦龄是清代的诗人。 蒋琦龄(生卒不详)字申甫,全州人。道光庚子进士后,他通过科举成为翰林院编修,并最终官至顺天府尹。他的生平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典型生涯轨迹,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逐步升至高位
赵旭是清代诗人。 字石知,号晓峰,生于1821年,卒于1866年,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祖辈中不乏诗文名家,这为赵旭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赵旭在科举考试中仅以诸生的身份通过,但他因博学多才被《遵义府志》所收录,成为文献中记载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