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
九坝 凶山锯齿排,槁壤釜底狭。 恃兹竟倡乱,狂徒岂畏法。 激变纵有由,芟夷关夙业。 事平不值哂,势盛任威胁。 强拒弱则避,首鼠甘与狎。 后死如见贼,几人志不怯。 官勿蜣转粪,民防虎出柙。 好安上下分,重见王泽洽。 注释: - 凶山锯齿排:形容凶山陡峭、险峻的地形,像锯齿一样排列。 - 槁壤釜底狭:指土地贫瘠、狭小,就像锅底一样。 - 恃兹竟倡乱:依靠这个地方竟然发起叛乱。恃,依赖;兹,此处;竟
这首诗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出自滕王阁序。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中路赣江东岸,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江南道都督时所建,故又称“都督府”。 天门:指滕王阁所在的高台建筑。 言寻天门洞:意指登临滕王阁。 早春:初春时节。惬幽赏:感到十分舒畅、愉悦。惬,通“惬”,舒服;幽赏,幽静的赏玩。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形容山路曲折崎岖,一路上都是草木丛生的小道。百折、一径,指山路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第一句“绕郭寒烟与树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寒烟”指的是环绕在城郭周围的雾气,它与树木平齐,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诗人自身,但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国家的忧虑。 第二句“身先鸿雁作南征”,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要求,从语言、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1) 首联“夜郎文献委蓬蒿,次第搜罗敢惮劳”是诗人对先贤的赞颂之情。“夜郎”指汉代西南夷国夜郎国,这里借指边远之地,意在表达诗人对于远离京城而隐居山林的先贤们,虽然身居僻壤,但仍然不放弃学问和修养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 (2) 颔联“守素夙耽人物志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虎峰山下夜晚独自行走,露水重压毛发感到寒意。 风吹过听到泉水的声音,树林尽头看到天空的影子。 走出坟墓磷火不会飞,宿鸟先被鹘叫声惊动。 回顾城中山道,残灯映照出夜色的明亮。 注释解释: 1. 夜行虎峰下,露重毛发冷 - 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在虎峰山下行走,因为露水重压导致毛发感到寒冷。 2. 风过闻泉声,林尽见天影 - 风吹过听到泉水的声音,树林尽头看到天空的影子
【注释】 1.九盘子:指山中盘曲的道路。 2.如槽、如磨:形似水车和石磨。 3.邮亭塞其坳(áo):邮亭位于山坳之中。 4.古佛苔蚀座:古佛的石座上长满了苔藓。 5.雄风生半空:山风吹拂着半空中。 6.云曳山光破:云雾飘绕着山间,好像被风吹破了一样。 7.仰攻犯矢石,一守应万挫:面对进攻,坚守者可以抵挡住千钧之重。 8.隘官久已裁:险要的地方已经废弃不用。 9.行旅坦然过
凶山锯齿排,槁壤釜底狭。 恃兹竟倡乱,狂徒岂畏法。 激变纵有由,芟夷关夙业。 事平不值哂,势盛任威胁。 强拒弱则避,首鼠甘与狎。 后死如见贼,几人志不怯。 官勿蜣转粪,民防虎出柙。 好安上下分,重见王泽洽
山北路如槽,山南路如磨。 邮亭塞其坳,古佛苔蚀座。 雄风生半空,云曳山光破。 仰攻犯矢石,一守应万挫。 隘官久已裁,行旅坦然过。 缅怀刘大刀,夺险伟征播。 后来王节悯,藉此集将佐。 形胜人必争,岂宜防卫惰。 一盘一踌躇,忘却早行饿
言寻天门洞,早春惬幽赏。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 然松拾路入,未可计寻丈。 冷风摇火光,老蝠骇腾上。 横石限如阈,蛇行不敢仰。 前奇已我领,后胜方客奖。 力弱心乃强,境递神忽朗。 石笋矗空立,阴泉迸隙长。 触目呈众形,惊耳纳群响。 万怪孕一腹,造物何所仿。 疑有避秦人,全家此中往
绕郭寒烟与树平,身先鸿雁作南征。 山川雨后翻新洁,天地秋来变老成。 疑事难从千古问,奇才不择九州生。 微闻已奏滇池凯,投笔何人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