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圃,原名刘秉琳,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刘秉琳,字昆圃,黄安人,是咸丰壬子进士,曾任直隶天津河间道。他的诗作《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
刘秉琳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昆圃,原名刘秉琳,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刘秉琳,字昆圃,黄安人,是咸丰壬子进士,曾任直隶天津河间道。他的诗作《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
刘秉琳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茶陵汉太丘,他曾经在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前吟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plaintext 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 ``` 译文:在阜城门外的畏吾村,有明朝李文正的墓地。 注释:畏吾村位于今湖南新化县,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的家乡。这里的“李文正”可能是指李梦阳的儿子李文正。 ```plaintext 明代茶陵汉太丘,当年妙用此刚柔。 ```
清代诗人刘秉琳,字昆圃,黄安人,是咸丰壬子进士,曾任直隶天津河间道。他的诗作《阜城门外畏吾村明李文正墓》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 刘秉琳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刘福姚是清代的诗人,原名为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亦称守勤。 刘福姚在清朝光绪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地位。他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并在十五年(1889年)任内阁中书。到了十八年(1892年),他更是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广西最后的状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对文学及学术的重视。 作为状元,刘福姚的仕途并不顺畅
蔡佩香(1867~1925)〖生年据其诗〈三十八年初度自志〉(《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艺苑」栏,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诗有句「卅九星霜鬓欲皤」推算。 卒年据《台南新报》载三屋清阴〈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台湾日日新报》载罗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辞〉(1925年8月14日)。 〗,又作佩香,字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