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姚
【注释】 岩:山崖。壑:山沟。籁:风声。郢、湘:地名,在今湖北江陵。会:指神妙的境界。画图:即绘画。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题壁诗,作者以清幽的景色,抒发自己对自然美的喜爱。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意境高远。第一句“岩”下“有”,点出山崖,写出山崖之险,“壑”下“有”,写出山沟,写出山沟之深,“岩”与“壑”相合,表现山峰耸立,山势陡峭。第二句“雨”下“来”,写出雨势之大
端午赐衣和毅夫侍御韵 趋朝犹著旧宫衣,楼阁云深望里非。 文字酬恩殊负负,江湖恋阙尚依依。 苍茫天意凭谁问,老懒心情与世违。 一领渔蓑归计熟,中原豺虎未应稀。 注释: 端午赐衣和毅夫侍御韵:在端午节赐给衣服的诗中作和诗。 趋朝:走向朝廷,指入朝为官。 犹著:仍然穿着。 楼阁云深望里非:站在高楼大厦上眺望远方,但看不到远处的景象。 文字酬恩殊负负:用文字来酬谢皇帝的恩泽,却感到惭愧。 江湖恋阙尚依依
趋朝犹著旧宫衣,楼阁云深望里非。 文字酬恩殊负负,江湖恋阙尚依依。 苍茫天意凭谁问,老懒心情与世违。 一领渔蓑归计熟,中原豺虎未应稀
刘福姚是清代的诗人,原名为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亦称守勤。 刘福姚在清朝光绪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地位。他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并在十五年(1889年)任内阁中书。到了十八年(1892年),他更是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广西最后的状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对文学及学术的重视。 作为状元,刘福姚的仕途并不顺畅
刘福姚是清代的诗人,原名为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亦称守勤。 刘福姚在清朝光绪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地位。他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并在十五年(1889年)任内阁中书。到了十八年(1892年),他更是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广西最后的状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清朝对文学及学术的重视。 作为状元,刘福姚的仕途并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