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五,原名罗典,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19,卒于公元1808
罗典(1718-1808)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与学者,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乾隆丁卯(1747年)举乡试第一,辛未(1751年)进士,历任编修、御史等职,并主岳麓书院讲席二十七载。以下是对罗典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罗典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读,这一经历为他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罗典于乾隆丁卯(1747年)举乡试第一,随后在辛未(1751年)考取进士,并被授官编修,后升为御史。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最终在鸿胪寺少卿和提督四川学政的职位上有所作为。
- 学术成就:罗典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精通汉学,采用汉代经学家“字批而句疏”的训诂诠释之法,并有所创新。罗典擅长制艺,精通经学,亦能作诗,其诗词作品集包括《凝园读易管见》、《凝园读诗管见》、《凝园读书管见》等。
- 文学贡献:罗典的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的诗歌艺术,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他提出的“非专衡文,当以育才为本”的主张,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人才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 社会影响:罗典在担任岳麓书院山长期间,提出了“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育才思想。在他掌教的27年间,肄业人数达到了朝廷规定的60名的三倍之多,显示了他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影响。
- 人物评价:尽管罗典的一生并未留下详细的个人传记,但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贡献使他成为了清代文人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在清代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 后世纪念:罗典的诗词全集和作品集等资料在后世得到了广泛整理和传播。例如,《罗鸿胪集》共50卷,以及《九江考》、《广养生说》等文都是后人研究和传承其作品的重要资料。
罗典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清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创作,更在于他对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