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登萼是清代诗人。
额尔登萼,字思胥,满洲旗人,他的官位是都察院的笔帖式。他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极为丰富的时代,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繁荣,文人墨客辈出。额尔登萼的诗作收录在《废村诗稿》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额尔登萼的生平经历并不丰富。尽管我们知道他是满洲旗人,并曾担任过官职,但这些信息相对有限,并没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可供深入了解。其次,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通过《废村诗稿》,可以领略到他的诗风和艺术成就。例如,《立秋日陶然亭即事》中的诗句“郭门迢递寺嵯峨,落叶声中载酒过。地迥方知秋色早,亭幽倍觉好风多”生动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
额尔登萼的创作不仅停留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上,还涉及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场景的细致描摹。他的诗歌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同时,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如官场生活的压力、对自然的向往等。因此,研究他的诗作不仅能欣赏其艺术价值,更能从中领悟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风貌。
额尔登萼作为一位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他的作品,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