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门迢递寺嵯峨,落叶声中载酒过。
地迥方知秋色早,亭幽倍觉好风多。
林梢斜日开青嶂,槛外游人踏绿莎。
绝胜西园耽雅集,几回鸟语杂笙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写作背景、作者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理解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首先明确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情感:这首诗写的是立秋日陶然亭即事。诗人在陶然亭赏景时,看到落叶纷飞,秋风瑟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看到林梢斜阳,绿草如茵,感到春天的气息;看到游人如织,鸟语花香,感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诗人通过写所见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1.“郭门迢递寺嵯峨”一句中,“郭”、“迢递”等词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陶然亭的赞美之情。

2.“地迥方知秋色早”一句中,“迥”是高远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陶然亭的高远和开阔之美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3.“亭幽倍觉好风多”一句中,“幽”是清幽、寂静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对陶然亭景色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4.“林梢斜日开青嶂,槛外游人踏绿莎”一句中,“林梢”“游人”“绿莎”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欣赏陶然亭春景的心情。

5.“绝胜西园耽雅集,几回鸟语杂笙歌”一句中,“绝胜”一词,表现出诗人对陶然亭的喜爱之情。

【答案】

示例:郭门迢递寺嶔峨,落叶声中载酒过。地迥方知秋色早,亭幽倍觉好风多。林梢斜日开青嶂,槛外游人踏绿莎。

译文:

郭门外的山路弯弯曲曲,山势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像座高山。树叶纷纷落下,我乘着酒兴走过山间小路。从远处看,大地一片空旷,知道已经是秋天了。坐在亭子里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感觉风儿更加清新宜人。树林里的树梢上夕阳正斜照着,仿佛给青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站在亭子外看,只见一群群游客踩着绿色的草地游玩。

赏析:

《立秋日陶然亭即事》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初夏,是年七月,王维奉使入朝,路过长安,游览了附近的名胜古迹。八月,王维离开长安回到洛阳,写了这首诗。此诗描写的是立秋之日的陶然亭景象。

首联写景。“郭门迢递寺嵯峨”,交代了陶然亭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渲染了其气势。“落叶声中载酒过”,写出了秋天的萧索之感,又点明时间——立秋。

颔联抒情。“地迥方知秋色早”,写出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亭幽倍觉好风多”,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对陶然亭的喜爱之情。

颈联描景。“林梢斜日开青嶂”,写林梢上的太阳斜照着青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槛外游人踏绿莎”,写栏杆外的游客踩着青青的小草行走。这两句既写出了陶然亭周围的景象,又写出了游客们悠闲自在的心情。

尾联抒情。“绝胜西园耽雅集”,表明陶然亭比西园更让人喜爱。“几回鸟语杂笙歌”,表明游客们在陶然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