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了一,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生卒年:1092-1155),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
释了一,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生卒年:1092-1155),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
【注释】 颂古:即题咏古代贤人、良吏的诗。二十首,指《后汉书·杨震传》赞文:“夫士有偏激之操,不足以立朝;然无岩廊之节,不足以议位。”杨震为东莱郡昌阳人(今山东黄县),字伯起,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颂古二十首”是作者在元顺帝至正初年(公元1341—1368)任翰林编修时所作的一组题咏古代贤臣的诗作。 杨岐金圈与栗蓬,吞跳依前事不同。 大海都来一口吸,更无南北与西东。 注释:杨岐,地名
颂古二十首 其二十 热糍荡口成痕迹,糍冷令人便动脾。 何似且拈安一处,家常茶饭且随时。 注释:刚出炉的糍粑在口中留下的痕迹,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与其在寒冷的天气里吃糍粑,不如找个地方先吃一口,享受一下糍粑的美味。与其在家随意吃,不如找个地方吃上一顿丰盛的家常菜,享受一下家的味道。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先,“热糍荡口成痕迹,糍冷令人便动脾”两句
颂古二十首 其十五: 门外依然雨滴声,万般巧说争如实。平生心胆向人倾,相见还同不相识。 翻译: 门外依然有雨水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巧妙说法都争着要真实。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人的坦诚和信任,即使面对再熟悉的面孔,也如同从未相识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行走的心境。他感受到了雨滴的声音,这声音让他想起了各种巧妙的说法,但他更关注的是这些说法的真实性
【注释】: 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春天有百花盛开,夏天天气炎热;秋天有凉爽的风,冬天有雪花飘落。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假如心里没有牵挂的事情,就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念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描绘了四季的自然景象,分别对应着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注释:竹篦举起,就像生杀的权杖,决不容忍别人乱扎锥子。一挥劈脊,就像把人像荐祭一般杀死,银山铁壁也光辉耀眼。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竹篦使用情景的描述。首句“竹篦举起成生杀”,形象地描绘出竹篦的使用场景,仿佛是一把可以生死人、伤财命的大权。接下来的句子“岂肯容人乱扎锥”,则进一步强调了竹篦的威力,不容别人随意挑衅。 第三句“劈脊一挥如荐得”,则是对竹篦挥动时的情景进行了生动描绘
“须知天地共同根,万物从来元一体”,这句诗意味着宇宙万物都是源于一个共同的本源。通过这种观念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起源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 1. 须知天地共同根: - 须知:应当知道或明白。 - 天地:指的是自然界的上下四方。 - 共同根:指所有自然现象都源自同一个根本。 2. 万物从来元一体: - 万物:指世间的所有事物,这里特指自然万物。 - 从来:自古至今。 -
注释:钟鼓尚未敲响之前就已托起钵盂,雪峰平地成了争辩的场所。当年他一径进入僧堂,看看岩头有什么说法。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的诗,颂赞了一位僧人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甘居僧室,专心修行的精神。 全诗通过对比的手法,以僧与俗、山与林的不同景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位僧侣的形象。 首句“钟鼓未鸣先托钵”是说当钟鼓声响之前,这位僧人已经托起了钵盂。这里的“先”字用得十分巧妙,它不仅写出了僧人的虔诚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八: 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 猛虎当路蹲,时人俱不会。 黄檗花开自有时,明州有个憨布袋。 译文: 钟楼上的诵经声,床脚下的菜园里种着菜。 凶猛的虎子趴在大路上,人们却都不知晓。 黄檗树开花自有时节,明州的憨布袋和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全诗以“颂古”为主题,通过描绘钟楼、床脚等场景,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句语言简洁明了
《颂古二十首 其十》是宋代僧人释端裕所作的偈颂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檀越家中作水牛:描述了家中的水牛,象征着生活中的安逸与无忧。 2. 收来放去任优游:形容生活的自在,不拘小节,随遇而安。 3. 不曾犯着人苗稼:强调了尊重自然、不损害农作物的原则。 4. 何必南泉对赵州:表达了对禅宗思想中不执着、超然物外的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和比喻,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
注释: 颂古二十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其中第十三首,通过描绘赵州(今河北邢台市)禅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 殿上从来好功德,如何侍者却疑惑。 这里的“殿上”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堂和菩萨像,而“功德”是指修行者在佛法上的修行和成就。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尽管人们在寺庙中供奉佛像,虔诚地祈祷,但在实际修行上却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萧泰来是宋代诗人,字则阳,号小山。他是四川忠县人,出生于绍定二年(1229年)。萧泰来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在宋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下是关于萧泰来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 - 籍贯与出生:萧泰来生于四川临江,这一地理位置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氛围。 - 教育经历:萧泰来于绍定二年(1229年)中进士,显示了其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 - 仕途经历
钱昭度是宋代的诗人。 字九龄,是吴越忠懿王俶从弟偓之子。他生于南宋,活跃于宋孝宗至宋宁宗年间,官至西头供奉官。钱昭度不仅因其诗歌才华而闻名,更因他的多警句之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蓝乔是宋代的诗人。 字子升,生于宋循州龙川(今广东龙川西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还透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在探讨他的生平与作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关于宋代诗歌的背景。宋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他们的诗作往往反映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