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鬲,字才仲,一作才卿(明万历《宁德县志》卷五),宁德(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官工部郎官(《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高宗绍兴中,累迁广东转运使、知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生卒年:?-?
郑鬲,字才仲,一作才卿(明万历《宁德县志》卷五),宁德(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官工部郎官(《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高宗绍兴中,累迁广东转运使、知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生卒年:?-?
【注释】 1.支提禅寺:即支提山,又名雪山。在今青海湖西南20公里处。 2.卓锡(zhe):佛教用语,指僧人到某地后,把佛祖的袈裟施舍给某地,表示自己愿为该地人做福田,也指僧人住持某个寺院,或在某地结缘。 3.千峰里:指支提山上有许多高峰。 4.空门: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5.雨馀:雨过天晴之后。 6.双屐冷:形容雨后的山间小路泥泞难行,屐(jī)是木底的鞋。 7.风杪(miǎo)
郑鬲,字才仲,一作才卿(明万历《宁德县志》卷五),宁德(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官工部郎官(《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高宗绍兴中,累迁广东转运使、知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生卒年:?-
刘矩,字仲则,莆田(今属福建)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 知嵊县,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通判漳州(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九)。 嘉定元年(一二○八),召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 二年,迁左司谏。 六年,出为江淮制置使。 八年,权工部尚书兼实录院同修撰,寻致仕。 卒谥文肃。 有《刘尚书集》,已佚。 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郑鬲,字才仲,一作才卿(明万历《宁德县志》卷五),宁德(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官工部郎官(《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高宗绍兴中,累迁广东转运使、知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生卒年:?-
刘芑,字资中,宜黄(今属江西)人。 蒙弟。 累举进士,以兄恩补太庙斋郎。 为衡山县主簿,迁延州录事参军,辟广西经略使司干办公事。 移知惠州。 官至朝散大夫。 钦宗靖康、高宗建炎间卒。 清道光《宜黄县志》卷二二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