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
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
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
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注释】

1.支提禅寺:即支提山,又名雪山。在今青海湖西南20公里处。

2.卓锡(zhe):佛教用语,指僧人到某地后,把佛祖的袈裟施舍给某地,表示自己愿为该地人做福田,也指僧人住持某个寺院,或在某地结缘。

3.千峰里:指支提山上有许多高峰。

4.空门: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5.雨馀:雨过天晴之后。

6.双屐冷:形容雨后的山间小路泥泞难行,屐(jī)是木底的鞋。

7.风杪(miǎo):风吹过的树梢。杪是树梢。

8.真偈(jié):佛教用语,指佛教经典中的“真言”。

9.龙沙:沙漠,泛指沙漠地带。

10.绝野干:沙漠中草木不生,形容荒凉之地。

11.婆娑(pósāo):舞动的样子。参佛果:指参悟到了佛道的真谛。

12.登眺(tài):登上高处观看。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任甘肃凉州途中经过支提山时,抒写其游览支提山所见所感。

首联写登山见闻。诗人先点出支提山名,继而描写了支提山的形势和特点。诗人从远处眺望支提山,只见山峰耸立,云雾缭绕。诗人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层层递进地描写了支提山的雄伟壮观。

颔联写游山的感受。诗人来到山腰,发现山路泥泞不堪,行走艰难。诗人站在山巅,看到树枝上的树叶被风吹得飘动不已,感到十分寒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游山时的艰辛感受。

颈联写寺庙景象。诗人来到支提山的禅寺,看到僧众正在诵读真言经文。诗人还看到沙漠中没有生长的树木。这两句写出了支提山的荒凉景象。

尾联抒情。诗人登上支提山顶,放眼四望,只见一片荒凉,没有一点生机。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望,反而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已经参悟到了佛理的真谛。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