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绛州正平人,字宿艺,一字伯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
入为三司副使。
仁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为政严敏。
使契丹还,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等十数事。
出知秦州,有治绩。
天圣七年,任参知政事,谋议无所避。
明道二年,以疾辞位。
卒谥简肃。
有文集。
生卒年:967-1034
宋绛州正平人,字宿艺,一字伯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
入为三司副使。
仁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为政严敏。
使契丹还,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等十数事。
出知秦州,有治绩。
天圣七年,任参知政事,谋议无所避。
明道二年,以疾辞位。
卒谥简肃。
有文集。
生卒年:967-1034
【注释】: 千林:众多树林。喜:高兴。一气:指自然之气。无私:不偏私,公平对待。 译文: 众多树林都很高兴,大自然的气是公平无私的。 赏析: 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现诗人对于公正、和谐的追求和向往
释义:我思念越州,其一。方干以吟诗为高超的技艺,他的诗歌清奇、奇特,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天中有云而水中有月,天空明亮,月光清澈晶莹,使人忘却了回船的欲望。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怀念家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家乡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照湖方干吟格高”,诗人以“方干”自喻,表明自己的诗歌水平很高。同时
寄金绳院正因大师 僧中忆艺本超群,释氏蒙求见讨论。 儒行合为文畅侣,诗名雅作贯休孙。 心灯久已传宗意,命服仍尝锡帝恩。 宴坐栴檀消篆字,眼前阛阓任嚣喧。 注释: 寄金绳院正因大师:寄希望于金绳院的正因大师,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期望。 僧中忆艺本超群:僧人中,他(指正因大师)的艺术才华是超越常人的。 释氏蒙求见讨论:佛教经典中的问题和答案,正因大师与大家讨论。 儒行合为文畅侣:他的学问和品行
【注释】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清奇:指山水的清秀奇特。灵秀:指山川的灵性和秀美。吟舟:泛舟吟咏。碧霄:指高远的天空。湖心:指西湖中心,即杭州西湖。涵月:月光映照在湖面上。 【赏析】此诗是作者于淳熙十四年(1187)秋游越州时所作,当时作者正为官于越州。越州位于浙江东部,这里山峦重叠、水波浩渺。作者以“千岩万壑争清奇”开其首,用“天地灵秀应无遗”收其尾,一开头一结尾,把越州胜景写得淋漓尽致
宋绛州正平人,字宿艺,一字伯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 入为三司副使。 仁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为政严敏。 使契丹还,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等十数事。 出知秦州,有治绩。 天圣七年,任参知政事,谋议无所避。 明道二年,以疾辞位。 卒谥简肃。 有文集。 生卒年
萧埙是宋代诗人。 字汎之,自号金精山民,为宁都(今属江西)人。他生于理宗绍定中,并在其时隐居于金精山。关于他的作品,《竹外蛩吟稿》是他遗留至今的唯一诗集,可惜已佚失。现存的三十三首诗作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岩夫。 萧谔从孙。 仁宗庆历间进士。 摄广州番禺令。 侬智高围广州,注突围出募海滨壮士与战,破其众,擢知邕州。 复擒智高母及二弟,募死士入大理取智高,函首归献。 历荆南铃辖、泰州团练副使。 熙宁初,知宁州、桂州,罢归道卒。 生卒年
宋绛州正平人,字宿艺,一字伯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 入为三司副使。 仁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为政严敏。 使契丹还,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等十数事。 出知秦州,有治绩。 天圣七年,任参知政事,谋议无所避。 明道二年,以疾辞位。 卒谥简肃。 有文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