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参,原名薛师鲁,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96,卒于公元1258),字与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薛师鲁是北宋诗人。
薛师鲁(1196年—1258年),字与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官员。他一生经历了多个官职和地域的变迁,从上虞尉到知无锡,再到通判扬州,最终以朝散大夫的职衔去世。
与参,原名薛师鲁,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96,卒于公元1258),字与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薛师鲁是北宋诗人。
薛师鲁(1196年—1258年),字与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官员。他一生经历了多个官职和地域的变迁,从上虞尉到知无锡,再到通判扬州,最终以朝散大夫的职衔去世。
【注释】 六出:指雪花。夫何甚:何必这么厉害。 经旬:十天。散野堂:在野外的亭子。喜心翻作厌:高兴的心情变成了厌恶。瑞物恐为殃:吉祥之物恐怕会带来祸患。 岁晚:年老时,这里指冬天。新火:新年的第一口柴火,这里指取暖用。天寒望太阳:天冷了,盼望太阳。阳:太阳。 荒村风雪里:荒凉的村庄里。隔年粮:隔年的粮食。 赖有:幸好有。 【赏析】 《苦雪》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雪花之盛
【注释】 过王处士竹庄:拜访王处士竹庄。王处士,即竹庄主人。 临流结屋植琅玕:在流水旁搭建小屋种植香木。琅玕,美玉名。 咏考槃:吟咏《诗经·周颂》中《考盘》篇的诗句:“于以采萍?南涧之滨。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饮酒?黍稻之香。于以挚之?佩玉与鸣。”意思是“采来什么?”是南涧边的水草,“用于什么?”是用来做公侯的事,“用它干什么?”是用来酿酒,“用来干什么?”是用玉器和琴瑟来伴奏。
薛师鲁是北宋诗人。 薛师鲁(1196年—1258年),字与参,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官员。他一生经历了多个官职和地域的变迁,从上虞尉到知无锡,再到通判扬州,最终以朝散大夫的职衔去世
戴成祖是宋代的诗人,字与正,号桂庭。 戴成祖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他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个人情感。通过其作品中的自然景象描绘,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和追求。戴成祖在《石屏诗集》中收录了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送留云上人住翠屏澄照寺》,这首诗描绘了云彩从山间飘荡而去,最终又回到了山中的景象,寓意着云既被山留住,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卢侗,字元伯,号方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经学家、书法家和学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族渊源:卢侗,字元伯,号方斋,原籍河北省涿州范阳,其祖先于10世纪初开始迁移至福建莆田九龙江一带,后定居于此。作为闽粤卢氏的始祖,卢姓在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 居所变迁:卢侗居住在凤城北隅,为闽粤卢氏始祖,这一地理环境为他的文化活动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学术成就
“燕照邻”是宋代的诗人,字仲明,出生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宁静的时期,其事迹主要见于《过庭录》中。 了解燕照邻的基本生平和作品是研究其文化意义的前提。燕照邻生活在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三朝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个人选择的抉择,而燕照邻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政治的喧嚣,体现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一种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