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咨,原名倪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44,卒于公元1501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舜咨。
倪谦子。
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
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
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
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尝劝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黜奸贪、省营造。
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铨政称平。
前后陈请百余事,多剔刔军国弊政,论西北用兵之害尤切,以为当重将权,增城堡,明赏罚,实屯田,以加强守备。
兵部不能用。
卒谥文毅。
有《青溪漫稿》。
生卒年:1444-1501
舜咨,原名倪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44,卒于公元1501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舜咨。
倪谦子。
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
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
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
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尝劝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黜奸贪、省营造。
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铨政称平。
前后陈请百余事,多剔刔军国弊政,论西北用兵之害尤切,以为当重将权,增城堡,明赏罚,实屯田,以加强守备。
兵部不能用。
卒谥文毅。
有《青溪漫稿》。
生卒年:1444-1501
【注释】: 玉帐坐生风:将军坐的地方,像风吹动一样。 雕弓控明月:用雕花纹的弓箭控制明亮的月亮。 宝剑抚晴空:用宝剑抚摸晴朗的天空。 笳鼓军容肃:吹着笳鼓,军队的阵容十分整齐。 旌旗敌阵空:旗帜在战场上飘散。 清朝有麟阁:唐朝有麒麟阁,用来收藏功臣的画像。行见纪元功: 将来一定能够建立大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李都阃(李士章)之口,赞颂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赫赫战功。全诗从赞颂郭子仪起笔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挽太仆沈少卿》的诗句: 1. 宦路怜腾踏,都来十四年。 - “宦路”指官场之路,“怜”表示同情。“腾踏”形容仕途上的努力与奋斗。“都来十四年”意味着从某人到达某个职位或达到某种状态的时间跨度。 2. 有亲惊白发,无子负青毡。 - “有亲”可能指的是家中长辈,“惊白发”表达了对他们年龄增长的惊讶,因为通常人们期待他们保持年轻。“无子负青毡”可能指的是没有子孙继承家业或地位
【注释】: 晓发女儿寺:清晨从女儿寺出发。 帆开天欲曙,星斗尚招摇:船帆张开,天快要亮了,星星还在天空中闪烁,似乎在召唤我前行。 渐觉村居远,方惊客路遥:慢慢地感觉村庄越来越远,才惊讶于旅途的遥远。 不禁风猎猎,相送水迢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相送的水面遥遥无际。 夜泊知何处,晴云隔暮潮:夜晚停泊不知道要去哪里,晴天的云彩隔着傍晚的潮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去京城时所作
【注释】 过高邮湖:指在高邮湖上。过高邮,今江苏高邮市。 晴湖三十里:湖上晴天时有三十多里的水路。 杳渺绝云天:湖水与天空相接,看不到边际。杳渺,模糊不清的样子。 渔艇浪中出:渔船在波浪中出没。 客帆风外悬:行旅的船帆在风中飘荡。 经游非偶尔:经过这里并非偶然。 飘泊正依然:漂泊不定,但仍然如此。 极目东南道:远眺东南方向的道路。 孤村起暮烟:远处村庄升起了炊烟。 【赏析】
【注释】 昨:刚才 光字:光义,即张光义。 谩(màn)劳:虚耗、浪费。 疏狂:放纵不羁。 宦路:仕途。 异乡:远离家乡的地方。 清光:明亮的月光,这里指皎洁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吴鼎仪相会于中秋之夜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相聚之喜,后四句写离别之忧。全诗以“重会”开头,又以“明年今夜月,谁复共清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人在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同时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已经打算在沙洲上停泊,忽然来了风雨声。 人们都催促早早出发,我也厌烦了孤身远行。 浪花激起千峰飞出,小舟轻怜一片叶子轻。 此时虽很快捷,仍然处在险境中行进。 【注解】 沙河:即黄河之下游的一段,因两岸多沙土而得名。 便风:顺风。 已拟:本来打算。沙渚:沙洲。 忽来:突然到来。 催早发:催人早日出发。 厌:厌烦。孤征:单人独骑或单独旅行。 浪骇(hài)千峰出:浪花激起
过奉新复与章太仆会遂邀饮驿中观壁间日本碧照野释所题有作 【注释】:奉新,指奉新县,今属江西。驿舍,驿站的住所。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奉新时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作。首句交代了这次聚会的地点是在奉新的驿站里;第二句写自己的感受。“独怜”,是“只怜”的意思,即只爱自己。“身似燕”,是说自己像燕子一样轻盈飘逸。因为燕子能飞得很快,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
【注释】新口: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章太仆:指章纶,字子平,唐末官员。秉烛:手持蜡烛,代指夜间。相与:相互。一醉留:一醉方休。迟明:天未亮。分袂:离别。去住两悠悠:去时无牵挂,住时无留恋。 【赏析】 诗人在新口停泊了一夜后,第二天早晨乘着船继续前进。船行到天亮时,诗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码头,这里没有熟人接待他,于是上岸去找当地官员章纶。章纶是诗人的老朋友,诗人想在这里借宿一晚,以便第二天继续赶路
【注释】 词垣:指翰林院。二十载:二十年。双凤:唐人李峤有《双凤诗》;一夔:宋人黄庭坚有《一夔诗》。元:原,原来。重礼:重视。士子:读书人。谈诗:作诗。河桥:即汴河桥,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作者在诗里对陈师召的才学和为人作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了深厚的情谊。 开头两句:“词垣二十载,友道托深知。”词垣是翰林院的别称。二十载,意谓陈师召与自己相识相知已二十年了。“友道”
三月晚泊和合驿 晚投和合驿,地近久知名。 茅屋孤村断,烟波一棹轻。 冰痕沙半折,春色柳初荣。 自信儒官冷,无劳候吏迎。 【注释】 1. 三月:这里指春季的三月份。晚泊:傍晚停船靠岸。和合驿:地名,位于今天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西南角。地近:地理位置临近。 2.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孤村断:形容村庄荒凉、人烟稀少。 3. 烟波:水面上飘浮的烟雾或云气。一棹轻:形容划桨时轻松自如。 4. 冰痕
明四川监利人,寄籍山东濮州,字伯承,号北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新喻知县,迁刑部郎中,改尚宝司丞,升少卿。 降亳州同知,迁宁国府同知,以言官抨击罢。 自负才名,多所傲睨。 谙晓音律,尤妙琵琶。 壮年罢官,优游林下,享文酒声伎之奉四十余年。 中进士前,诗名已著。 以出为外吏,故不在李攀龙等七子之列,晚年语此,每愤懑不已。 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 生卒年
朱长春是明代浙江乌程人,字大复,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曾任常熟阳信等知县和刑部主事,并著有《朱大复诗集》。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朱长春生于明朝初年的浙江乌程,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从基层官员到高位官职,再到司法部门的重要职位,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能与担当。在任期间
明末清初诗人。 字伯紫,又作伯子、蘖子,号戆叟,自称钟山逸老,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有妹纪映淮。 崇祯朝诸生,崇祯时,曾主金陵复社事。 明亡后,弃诸生,躬耕养母。 阉党遗孽马士英、阮大铖擅权南京弘光小朝廷,纪映钟发动复社同志进行回击。 由陈贞慧、吴应箕、顾杲等草《留都防乱揭》揭发马士英、阮大铖作为魏忠贤“阉党”祸乱朝政的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后弃去,入天台山为僧,复舍去。 晚客于龚鼎孳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