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承,原名李先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1,卒于公元1594
明四川监利人,寄籍山东濮州,字伯承,号北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新喻知县,迁刑部郎中,改尚宝司丞,升少卿。
降亳州同知,迁宁国府同知,以言官抨击罢。
自负才名,多所傲睨。
谙晓音律,尤妙琵琶。
壮年罢官,优游林下,享文酒声伎之奉四十余年。
中进士前,诗名已著。
以出为外吏,故不在李攀龙等七子之列,晚年语此,每愤懑不已。
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
生卒年:1511-1594
伯承,原名李先芳,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1,卒于公元1594
明四川监利人,寄籍山东濮州,字伯承,号北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新喻知县,迁刑部郎中,改尚宝司丞,升少卿。
降亳州同知,迁宁国府同知,以言官抨击罢。
自负才名,多所傲睨。
谙晓音律,尤妙琵琶。
壮年罢官,优游林下,享文酒声伎之奉四十余年。
中进士前,诗名已著。
以出为外吏,故不在李攀龙等七子之列,晚年语此,每愤懑不已。
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
生卒年:1511-1594
这首诗描绘了郭外的山景,以及与友人在天峰寺的赏景之乐。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天峰寺同谭少府览眺” - 注释: 天峰寺,位于郭外,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谭少府,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览眺,即观赏眺望。 - 译文: 我们和谭少府一起在天峰寺观赏景色,领略风光。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共同游览的场景,表现了一种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郭外名山碧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赏析能力及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题目的要求,如“逐句释义”“分析诗句特点”“赏析”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长薄带芳洲,支江绕郡流。潭烟宛陵夕,山雨敬亭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长薄一带是芬芳美丽的洲渚,支江环绕着郡城流淌。傍晚的时候,宛陵的烟雾缭绕;秋天的时候,敬亭山上的山雨纷纷。“溜急知湖口,林喧指渡头。”“溜急”是指水势湍急
【注释】 南园:指诗人自己的家宅。深字:指深秋时节。 傲吏:指不屈从于权势的官员。侵寻:侵扰,侵凌。惬:满足。素心:纯洁的心肠。 桑落:指秋天收获时落下的桑叶。 柘枝:柘木做的枝条。这里指柘树枝条。柘枝歌:即柘枝舞,一种舞蹈。 小妓:年轻女子的歌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深秋季节景色与宴饮之欢的七言古诗。首联写诗人在秋日里,对那“傲吏苦侵寻”的官署感到厌恶,而更喜欢那“名园惬素心”的自家花园
诗名:宜春台 诗句一: 春台独上俯千家,聛睨风高起曙鸦。 注释:在春天的宜春台上独自站立,可以俯瞰周围的千户人家。远处晨光中,一群乌鸦从高处飞起。 赏析: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宜春台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句二: 南下万山连百越,东来一水绕长沙。 注释:向南延伸的群山与越南接壤,而从东面流来的湘江则环绕着长沙城。 赏析
鄱阳湖 吴人归古渡,湖水接天开。 一夜南风起,扁舟万里回。 波漂星子县,云没大孤台。 却望苍茫里,匡庐秋色来。 译文: 在鄱阳湖畔,吴地的人们回到了古老的渡口。湖水与天空连成一线,仿佛连接到了天际。 突然一阵南风吹来,我驾驶着扁舟,开始了漫长的航行。 波涛上扬,星子县的轮廓变得模糊,大孤山的山顶也隐去了踪影。 回首望去,只见那遥远的苍茫之地,传来了匡庐山脉秋天的景色。 赏析:
庄子钓台 漆园为吏早知归,濮上垂纶愿不违。 浦树千秋依断岸,江蒲一曲带斜晖。 棹头往事随流水,曳尾何人问钓矶。 独倚南华台上望,逍遥天外大鹏飞。 【译文】 漆园为吏早早知道要回家,濮水之上钓鱼愿望不违背。 江边的树木千年相依靠断崖,江边的芦苇一曲随风摆动。 过去的故事随着流水消逝,谁能知道是谁在问钓鱼的矶石? 独自站在南华山台上远望,逍遥自在的大鹏展翅飞翔。 【注释】 1. 庄子钓台
赠诗 庐居世罕有,况复六载馀。 我读孝廉传,居惟冰玉如。 高名看凤翥,通籍寄鸿胪。 陟岵频回首,应怜风木疏。 注释: 庐居世罕有,况复六载馀: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居住在简陋的地方,何况又过了六年的时间。庐,简陋的房子。 我读孝廉传,居惟冰玉如:我阅读关于孝廉的传记,他们居住的环境如同冰和玉一样清白无暇。 高名看凤翥,通籍寄鸿胪:崇高的名声像凤凰展翅飞翔,被朝廷录用为官员并寄住在鸿胪寺。高名
注释: 岱宗 其二 泰山的主峰,在泰安县城南的岱宗庙里。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叫岱宗。岱宗绝顶玉皇祠:泰山的最高点——南天门附近,有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云起天门杖屦迟:云从天门涌起,我拄着拐杖缓步登山。天门:指泰山南天门。杖屦(guàn jù):用树枝和草做成的手杖。古代步行时拄着的手杖,因年代久远,多生苔藓,颜色已变,所以称“杖屦”。迟:慢,缓慢。 汉畤(zhì)秦封行处是:汉代在泰山设祭
【注释】 岱宗:泰山别称。 十八盘:泰山著名险道,盘旋而上。 徂徕、梁甫:山名,均在今山东省境内。 神女来游明月嶂:《列仙传》记载:王母曾于月夜乘白鹿来到泰山,与诸神对弈。这里以“明月嶂”代指此景。 仙人对博:传说汉武帝东封泰山时,曾在山上设台对博,此处泛指帝王游赏之事。 天鸡唤日:相传汉武帝时有天鸡报晓。 浮三岛:传说东海中有三个岛屿,上有神龙栖息。 海鹤巢松遍五株:传说中的五个神仙居住之地
【注释】 昌平城楼:指居庸关的昌平城楼。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居庸山上。 朔云燕树:北方的云雾和燕国的树木,即燕山。 孤城落日催刁斗:指黄昏时分的居庸关孤城。刁斗,古代夜间巡逻用的小铜壶;这里泛指南部少数民族的兵器。 海气东来千嶂合:海风从东面吹来,千峰万壑都闭合了。 关门中断一鸿飞:关门是居庸关的北门。 万家烟火行营外:指行军的行列中炊烟袅袅的村落。 笳鼓:管乐器。风高:风声很大。塞马肥
朱长春是明代浙江乌程人,字大复,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曾任常熟阳信等知县和刑部主事,并著有《朱大复诗集》。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朱长春生于明朝初年的浙江乌程,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从基层官员到高位官职,再到司法部门的重要职位,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能与担当。在任期间
宋璲是明代的诗人。宋璲,字仲珩,是宋濂的次子,出生于浙江浦江。他的父亲宋濂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宋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在诗书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而且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风格以篆、隶、真、草书闻名,尤其擅长小篆。据说他因研摩梁代《草堂法师墓篆》及吴《皇象三段石刻》,几乎废寝忘食,最终领悟了笔法。此外,他在洪武十三年因侄慎坐胡惟庸案而受株连被杀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舜咨。 倪谦子。 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 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 成化中,累迁为礼部右侍郎。 弘治中,官礼部尚书,尝劝帝勤讲学、开言路、宽赋役、黜奸贪、省营造。 历南京吏、兵二部尚书,还为吏部尚书,铨政称平。 前后陈请百余事,多剔刔军国弊政,论西北用兵之害尤切,以为当重将权,增城堡,明赏罚,实屯田,以加强守备。 兵部不能用。 卒谥文毅。 有《青溪漫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