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盘高拥帝都,徂徕梁甫众争扶。
神女来游明月嶂,仙人对博泰山隅。
天鸡唤日浮三岛,海鹤巢松遍五株。
欲草相如封禅疏,汉家坛观久荒芜。
【注释】
岱宗:泰山别称。
十八盘:泰山著名险道,盘旋而上。
徂徕、梁甫:山名,均在今山东省境内。
神女来游明月嶂:《列仙传》记载:王母曾于月夜乘白鹿来到泰山,与诸神对弈。这里以“明月嶂”代指此景。
仙人对博:传说汉武帝东封泰山时,曾在山上设台对博,此处泛指帝王游赏之事。
天鸡唤日:相传汉武帝时有天鸡报晓。
浮三岛:传说东海中有三个岛屿,上有神龙栖息。
海鹤巢松遍五株:传说中的五个神仙居住之地,皆有仙鹤栖息。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曾任汉孝文时郎官。封禅,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仪式,为大典之一。
【赏析】
本篇是杜甫晚年游览泰山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他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忧虑。首联写泰山之峻峭雄伟,气势不凡;颔联写神仙游历、帝王游乐的情景;颈联写日出东方,云霞缭绕,以及海鸥翔集的景象;尾联合《史记》中汉武帝的故事,抒发感慨之情。
首联写泰山之高峻雄伟。泰山,又名岱宗,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圣地。“十八盘高拥帝都”,形象地描绘了登山之路的险峻。“徂徕”与“梁甫”是泰山的两座山峰,分别位于山东泰安市东北与西南,这里借指泰山。“众争扶”,形容群山耸立,气势恢宏。
颔联写泰山上的神仙游历和帝王游乐。“神女来游明月嶂”,化用神话传说,描绘了仙女降临泰山明月洞的情形。“仙人对博泰山隅”,暗指汉武帝东巡泰山时的场面,表现了帝王游赏的豪迈气概。
颈联写泰山的景色。“天鸡唤日浮三岛”,以天鸡报晓的神话故事,烘托出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海鹤巢松遍五株”,描绘了海鸟栖息在松树之上的情景。这两句既写出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又寓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尾联抒发感慨之情。“欲草相如封禅疏”,借用司马相如撰写《封禅书》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无奈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和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