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遇安,俗姓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
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关倾心院,开宝七年(九七四)入居光庆寺,号善智禅师。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赐紫,号朗智大师。
淳化三年卒。
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七○。
生卒年:?-992
释遇安,俗姓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
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关倾心院,开宝七年(九七四)入居光庆寺,号善智禅师。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赐紫,号朗智大师。
淳化三年卒。
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七○。
生卒年:?-992
【注释】: 1. 呈韶国师偈:向韶州禅师献诗。 2. 推真真无物,穷妄妄无形。:推究真实,没有东西;追究虚幻,没有形状。 3. 返观真与妄,真妄亦虚名。:返回去观察,真和妄都是虚无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虚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真实是没有物质的,而虚幻的存在是无形的。这种观点反映了佛教哲学中的“空”的概念,即一切都是无常的、虚幻的
【注释】: 将卒:将帅。嗣子:继承爵位的人。蕴仁:有道德修养的人。不是岭头携得事:岭是五岭,指广东、广西等南方山区。携得事:指带兵打仗的事务。岂从鸡足付将来:鸡足山在云南,传说中佛祖曾在此讲经说法。此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来这岭南地区带兵打仗的。自古圣哲贤人都这样,并非只有我才有这种思想。非吾今日为君裁:今天你继承我的事业,要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给其嗣子蕴仁的一封信
注释:想要了解曹溪宗的真谛,就像云飞在前方山间。 要明了真实的东西,不需要去追攀它。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曹溪”宗的理解。曹溪宗,即禅宗曹溪门下派,为唐宋时代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之一。诗中的“曹溪”,指的是曹溪门下的禅法。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的简洁性和直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