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志,俗姓吴,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
年十四,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
二十二落发,后结庵衡岳石头二十馀年。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冬,往谒长沙龙安照禅师,居最乐堂。
二年卒,年六十四。
一说元年卒,年六十二(《释氏疑年录》引《补续僧传》)。
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二首。
生卒年:1040-1103
释怀志,俗姓吴,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
年十四,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
二十二落发,后结庵衡岳石头二十馀年。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冬,往谒长沙龙安照禅师,居最乐堂。
二年卒,年六十四。
一说元年卒,年六十二(《释氏疑年录》引《补续僧传》)。
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二首。
生卒年:1040-1103
诗句:万机俱罢付痴憨,踪迹常容野鹿参。 译文: 万国事务都已放下来,交给我这个迟钝憨厚的人。我常常在山林间游荡,就像一只野鹿一样自由。我不脱下麻衣当枕头,几世轮回都在梦境中度过。 注释: 1. 万机:指世间的一切事务。 2. 痴憨:形容一个人愚钝、糊涂。 3. 踪迹:指人的行踪,也比喻事物的踪迹或痕迹。 4. 绿萝庵:指位于山林中的寺庙,庵是僧人居住的地方,通常被绿色的藤蔓缠绕。 5.
注释: 住山:在山上居住。 柴门:以木柴为门框,用土石砌成的简易的房门。 无别趣:没有其他的乐趣,指生活简单。 品字煨:将柴头排列成“品”形。 援毫:用笔,这里指书写。 文彩露:文章光彩显现,比喻文字作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柴门”与“独掩”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简朴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突出了隐居生活的清静和自在,无需过多的修饰
释法芝是宋代的诗人。 释法芝,字昙秀,俗姓钱,与苏轼同时期活跃于文学领域。释法芝的生平和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关于他的详细信息流传至今不多,但通过《东坡题跋》卷三和贺铸《庆湖遗老诗集》卷七的记载可以略窥一二。 释法芝的诗作在宋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传世作品有限,但他的诗歌风格仍然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宋代文学的一些特点。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