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汪绶之是清代诗人。他还创作有《东轩诗集》,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汪绶之
查阅内容
【译文】: 天竺山的云气浓密如水欲滴,树色参天绿得同样碧翠。 穿过树林记下九里松,寻踪时忽然遇到三生石。 迎面一座山峰如莲花开,三座寺庙相周而遮。 中有流泉飞向百道涧,悬崖曲赴疑似修蛇。 声清便像广长舌,啼鸟时常闻其幽绝。 经幢丹井趁闲时寻找,扪读时拼教藓痕裂。 白衣仙人居住隔红尘,绀宇琳宫几处新。 春社已过香市散,炉烟犹袅悟前因。 不少斋心虔致祝,秧田水旱三分足。 但愿时旸颂九衢
注释:江淹,字文通,南朝齐梁间文学家、诗人。五色笔,指他写的《江表赋》。干霄,形容云高耸入天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卓绝的想象力,描绘了一支神笔(即江淹的五色笔)横扫千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夸张和比拟手法,将这支笔比作将军,驰骋沙场,所向无敌;又将这支笔比作神箭,射向高空,直冲云霄。这种夸张和比拟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注释】 竹深处:竹林深处。竹深处,指幽静的山林之中。籊籊:形容竹子茂盛的样子。千竿:形容竹林高大茂密。浓翠:浓绿的竹叶,也用来比喻人的清雅之志。沾衣襟:衣服被竹叶打湿了。清风惬素心:清爽的风让人感到愉悦。惬,舒服;素,淡泊、清白、高洁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律。此诗描绘了一幅山中人居图:竹林茂密,青翠欲滴,使人顿生清凉之感;而那抱琴而来的朋友,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推荐
清代诗人汪槩是安徽休宁人,字次舟。他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享年六十四岁。 汪槩的生平和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艺术风格和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对汪槩及其诗歌进行的分析: 1. 基本信息与生平:汪槩,字次舟,号悔斋,安徽休宁人,一生主要活动在清朝时期。他的生年不详,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享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