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蒙蒙浓欲滴,树色参天同一碧。
穿林记经九里松,寻踪忽遇三生石。
迎面一峰如莲花,连环三竺相周遮。
中有流泉飞百道,悬崖曲赴疑修蛇。
声清便似广长舌,啼鸟时闻复幽绝。
经幢丹井趁闲寻,扪读拼教藓痕裂。
白衣仙住隔红尘,绀宇琳宫几处新。
春社已过香市散,炉烟犹袅悟前因。
不少斋心虔致祝,秧田水旱三分足。
但愿时旸颂九衢,慧光普照恩同沐。
钟动斜阳晚课催,牧童横笛送归来。
诗怀略似坡仙放,也乞云根到处栽。

【译文】:

天竺山的云气浓密如水欲滴,树色参天绿得同样碧翠。

穿过树林记下九里松,寻踪时忽然遇到三生石。

迎面一座山峰如莲花开,三座寺庙相周而遮。

中有流泉飞向百道涧,悬崖曲赴疑似修蛇。

声清便像广长舌,啼鸟时常闻其幽绝。

经幢丹井趁闲时寻找,扪读时拼教藓痕裂。

白衣仙人居住隔红尘,绀宇琳宫几处新。

春社已过香市散,炉烟犹袅悟前因。

不少斋心虔致祝,秧田水旱三分足。

但愿时旸颂九衢,慧光普照恩同沐。

钟动斜阳晚课催,牧童横笛送归来。

诗怀略似坡仙放,也乞云根到处栽。

【注释】:

天竺山:在今安徽歙县北十里。唐代诗人常建曾在此隐居。后为佛教胜地之一。

云气蒙蒙:指云雾弥漫。浓欲滴:指浓密如水。

树色参天:树的颜色与天空一样深。同一碧:颜色相同。

穿林记:穿越树林。

九里松:传说中一棵千年古松。

三生石:传说中一块能够显影三世的石头。

莲峰:即莲花峰,天柱山最高峰。连环山:即莲花峰周围的山峦。三竺(音zhú)寺:即天柱山上的三座古寺。

流泉飞百道:山间泉水奔流直下。

崖曲赴:山崖曲折,水流急去。修蛇:修长似蛇形的山岭。

声清便似广长舌:声音清澈宛转,仿佛佛家所说的“广长舌”。广长舌,梵语“伽他”的意译。佛经称佛陀的口吐善言,称为广长舌。此处比喻佛经。广长舌,梵语“伽他”的意译。佛经称佛陀的口吐妙语,称为广长舌。此处比喻佛经。

鸡啼时闻复幽绝:指晨鸡报晓之声非常幽静、凄绝。

香市:即香火市场,旧时迷信者于神圣诞日焚香拜神的场所。此代指天柱山。

炉烟犹袅:香烟缭绕不断。悟前因:领悟前生的事情。悟,领悟、理解。前因,前世因缘。

斋心:虔诚祈祷或忏悔之心。斋,通“禅”,佛教用语,指修行、念经、礼拜等宗教活动。

秧田水旱:泛指农事,泛指农田。

时旸:指及时的阳光雨露。颂:赞颂、歌颂。

慧光:指佛家的光辉智慧。普照:普遍照耀,无所不照。恩同沐:恩泽如雨水般滋润万物。同,相同。沐,沐浴、润泽。

钟动:钟声响起。晚课:傍晚的功课、课诵。

牧童:放牧的小孩。牧童横笛:放牧的小孩吹笛子。

诗怀:作者的心情、怀抱或诗思。坡仙:《庐山谣》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潜夫、潜逸者、浔阳柴桑人、五柳先生,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田园诗派鼻祖、诗人、辞赋作家、散文理论家,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云根:佛教语,喻佛的法身。也乞云根:也祈求佛的法身降临。云根,佛家语,借喻佛的法身。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天柱山的。诗题中的“天竺”,是指天柱山所在的天柱山地区,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圣地天柱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境内,主峰海拔1864.8米,相对高度达1500余米,以“雄、奇、灵、秀”著称。此诗作于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春,诗人常建游览了天柱山之后所作。全诗意境优美清新,对仗工整精巧,用词准确贴切,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山水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