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秋,原名许宗衡,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11,卒于公元1869
许宗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海秋,江苏上元人,生于1811年,卒于1869年。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在文学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工古文闻名,不仅在《玉井山馆诗文集》中收录了许多作品,还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
海秋,原名许宗衡,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11,卒于公元1869
许宗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海秋,江苏上元人,生于1811年,卒于1869年。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在文学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工古文闻名,不仅在《玉井山馆诗文集》中收录了许多作品,还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
【注释】 江汉家:指江汉朝宗,即长江之水流入汉江的处所。燕山:在今北京附近,因山形似燕而得名。悬:落日高悬。诗情憎老大:指诗人因年老而厌恶世事。归梦阻林泉:指诗人归隐山林的愿望不能实现,有被阻于仕途之意。吏隐中书省:指诗人曾任职中书省(唐代官署名),此处指官场生活。愁心上水船:指诗人忧愁的心情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年来共酬唱:指多年来与同僚一起作诗酬唱。掩卷各凄然:指各自掩卷叹息,感到凄凉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的诗,是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首联“江亭景物南皮会,上客衣冠北海樽”,写诗人在江亭与故友相聚,共商国事。颔联“耆旧凋零空有叹,风流文采杳无存”,写故人老去而自己却壮志未酬。颈联“花时骑马谁燕市,雪后归鸿又蓟门”以自然景观作背景,写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思。尾联“独倚阑干问芳序,甲兵何日洗乾坤”表达诗人渴望恢复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答案】 ①江亭景物南皮会
诗句解析与译文 晓发 - 秋苇飐明瑟:秋天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如同琴瑟般清脆。 - 动与晨光摇:微风拂过,使芦苇轻轻摇摆,与朝阳的光芒相映成趣。 乍见林表山 - 乍见:突然之间。 - 林表山:指远处的树林和山峰。 未及前帆高 - 未及:未能赶上。 - 前帆高:指前方船帆已经升至很高的高度。 荒滩望无垠 - 荒滩:荒凉的沙岸。 - 望无垠:远望无边无际。 静待风来潮 - 静待
扬州送叔起 深交结行路,欲别心横飞。 迢迢扬子江,梦与闲鸥依。 君子惜良时,浮踪无定期。 烟树一以合,倏觉形神违。 自我出京邑,与子多歌诗。 千载未遑计,但伤今时非。 横览天下才,跅𧿇谁中规。 风骚冠百代,忆旨参几微。 读书无高勋,文字徒喜悲。 与世惧无益,肯以空名垂。 抗怀同心侣,誓念惩诡随。 庶几真性情,崛发山川辉。 艺苑不丈夫,况复苦弄姿。 矫首望云鹤,蔚为丹霄仪。 今兹一挥手,去去毋然疑
注释: 风旗拂帽过荒台,断戍春阴黯不开。 一片孤城千树雨,桃花红向马头来。 译文: 风旗拂动着我的帽子,穿越荒芜的古台,只见断垣残壁上春天的阴影黯然失色,无法驱散。 在这片荒凉的城池中,树木被细雨笼罩,仿佛整个大地都在哭泣,而桃花却如同红色的火焰,映红了马头的方向。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战争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风旗、荒台、断戍等景物,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许宗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海秋,江苏上元人,生于1811年,卒于1869年。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在文学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工古文闻名,不仅在《玉井山馆诗文集》中收录了许多作品,还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
许兆棠是清代诗人,字石泉,云梦人。 许兆棠的诗歌创作生涯丰富且多彩,他不仅是一位进士,还曾担任编修等官职,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许兆棠的代表作《襄阳雨泊》就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的佳作。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襄阳城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孤独漂泊的情感体验
清代诗人章程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或广泛被提及的诗人名字,因此无法提供关于他的详细信息。实际上,在提到的清代诗人名单中,并没有“章程”这个名字出现。根据所提供的清代诗人大全,包括了多位著名的诗人,如龚自珍、吴伟业、曹雪芹等,以及清代著名学者和官员如郑燮、施闰章等人。 对于清代诗歌的研究和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 诗歌风格和流派:清代诗歌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