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原名欧阳澈,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91,卒于公元1127
名或作彻。
宋抚州崇仁人,字德明。
钦宗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书,力陈改革弊政、安边御敌之策,未被采纳。
高宗即位,徒步至行在,伏阙上书,指斥宰臣黄潜善、汪伯彦主和误国,遂与太学生陈东同时被害。
有《欧阳修撰集》。
生卒年:1091-1127
德明,原名欧阳澈,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91,卒于公元1127
名或作彻。
宋抚州崇仁人,字德明。
钦宗靖康初,以布衣三次上书,力陈改革弊政、安边御敌之策,未被采纳。
高宗即位,徒步至行在,伏阙上书,指斥宰臣黄潜善、汪伯彦主和误国,遂与太学生陈东同时被害。
有《欧阳修撰集》。
生卒年:1091-1127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宣和四年(1122)冬,梦与先贤环坐杰阁中烹茶,读诗集时有感而作。 其一 东野龙钟衣绿归,平陵投老倦奔驰。 “东野”,指孟浩然,唐初著名诗人,曾隐居鹿门山。“平陵”,指王维。王维晚年退居蓝田辋川别墅,号“大隐隐士”。二句说,我与孟浩然同游山林,一起品茗赋诗;我则在平陵别墅里,悠然自得,不再奔走仕途。“龙钟”是形容人年老体衰的样子。“绿”,指绿色的官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袍襟帽角走红尘,可笑崎岖一病身”是说诗人身着朝服的袍子、头戴高冠的帽子,在官场上奔波,可现在却只能躺在病床上,真让人感叹。“袍”字写出了作者的身份,“帽”字写出了作者的地位。一个“笑”字,写出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崎岖”一词,写出了自己的病身之苦。“一病身”,即因病长期卧病在床。 “试拉竹溪山里侣
醉拨春云一瓮香,潜欣积雨破秋阳。 灯龛宜入诗书府,钱杖慵吟水石乡。 忘虑不斑潘岳鬓,养恬难断广平肠。 赏音谁谓无萧颖,时缀雄文吊战场。 【注释】 ①潘岳:晋代文学家潘安,字安仁,美须髯,人称“潘安”,因“安仁”与“忘言”谐音,故以“忘言”为喻。 ②广平: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 ③萧颖:指汉代文学家萧望之,因“望之”、“忘”谐音,所以以“忘之”作比喻。 ④雄文:指雄壮有力的文章。 赏析:
【注释】 丐菊东篱:乞求菊花。 竹溪仙:指诗人自比为“仙”。竹,这里指竹溪。 清叔能诗曾不速:清叔,即杜甫的族弟杜清,字清叔,号樊川居士。能诗,即擅长写诗。曾,过去时;速,迅速、赶快。 广文嗜酒恨无钱:广文,即韩愈,因官至四门博士,又称韩四门。嗜酒,即酷爱喝酒。恨无钱,即遗憾没有钱财购买酒具。 倘蒙闭户同轰饮:如果能够关上房门共同痛饮畅快。 豪头:指美酒,豪,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宣和四年冬至日梦见友人一起环坐在杰阁中烹茶,并一同阅读了诗集。他感叹先贤所写诗歌中的首篇,题名《永叔诵彻三阕》,突然间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一句诗:“东野龙钟衣绿归。”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东野龙钟衣绿归——东野指的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在晚年的时候,常常穿着绿色的衣服,像一条绿色的龙一样,所以他被称为“东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穿着绿色的衣裳回到了家乡。 溧阳何足处男儿——溧阳
【注释】 东野:指白居易,字乐天。龙钟:年老体衰。衣绿:指白居易晚年家居闲居,身穿绿色的衣服。 分甘:指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友情。假尉: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藉甚:同“藉甚”,指传扬。徒为尔:白白地为你做这件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关心及对其一生功业的赞美。全诗四首,这里选其第四首。第一句写诗人对白居易的怀念;第二、三句写白居易晚年家居闲居,身穿绿色的衣服
【注释】 是日天气乍晴颇快人意,因和韵拉世弼谒傅岩 其一:这天天刚放晴,景色优美,使人感到愉快,就和韵作诗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 风剪梧圭,欲晚秋:秋风劲吹梧桐,仿佛要将秋天的圭(一种玉器)割断。 溪光山色称欢游: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联翩云水宜搜异:连绵不断的云彩与流水交织在一起,似乎隐藏着许多奇妙的东西。 俯首阎闾耻溷流:低头俯视,觉得那些庸俗的事物羞愧地混迹于世间。
诗句:快意不忧原宪病,翛然常作子长游。胸中气焰摩星斗,笔下辞源倒峡流。闵子家风惟啜水,龟蒙活计在渔舟。杜陵太瘦多诗苦,白雪无情已满头 译文: 我的心情舒畅无忧患,如同原宪一般洒脱;我总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四处游览。我心中的壮志犹如摩天之星,笔力汹涌如倒转的江河。闵子骞以饮水为家风,而我选择以渔舟为生计,逍遥自在。杜甫瘦弱的身影常常让我感叹诗路艰辛,白雪般无情的世事已经压弯了我的双肩。 注释: 1
【注释】 窗含月影:窗户里映着月光。月影,月亮的影子。 梦初回:梦境刚刚醒来。 一枕凄凉:整夜感到凄凉。 幽恨闲愁:指深藏心底的怨恨和忧愁。 种:滋生、产生。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谁栽:是谁培养、滋长起来的。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 “窗含月影梦初回”,诗人在梦中醒来,看到月光洒在窗户上。这景象多么美丽啊!然而,他的心情却是那么凄凉,他的眼睛懒得睁开。
注释:高远的情志忽然随着晓云飘空,喜见枝头一点红色。唯恐这好花都被别人占有,打算作词客陪伴春风。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红梅,表达诗人孤傲不群、清高绝俗的个性。前两句写诗人对春意的感受和期待,后两句写诗人为春天增添新意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影响
赵汝茪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字参晦,号霞山、退斋,是赵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孙。 赵汝茪的生平和诗作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他在宋理宗淳佑年间前后在世,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其里居及生卒年均未详述。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清新之作,也有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抒情诗
宋黄州黄冈人,宋哲宗元佑中(公元1090年)前后在世,徙居齐安,字邻老,潘鲠子。 少警敏不羁,与弟潘大观皆以诗名。 善诗文,又工书,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 为人风度恬适,殊有尘外之韵。 有《柯山集》。 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 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