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者有言曰:“以德报怨。”如转乎前后,则为弃礼而贼仁矣。夫仁者,已欲立人,兼爱天下。己恶者莫之违也。是以圣人为腹心之疾,不使怒及身;为之忧患,故无愧于心。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
上等的德行不崇尚德行,所以有德行的人;下等的德行不会失去德行,所以没有德行的人。上等的德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维持它;下等的德行需要内在的东西来维系它。上等的仁爱去而无为;下等的仁爱有所作为才有所为;上等的义气去做事却有结果才有为之;上等的礼节做出来却没有反应,就用双手拍打。
所以失去道后才是德行,失去德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