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赏析: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古之善为道者”,即古代那些善于实践和遵循自然之道的人,“非以明民”,他们并不是为了使民众明白道理而存在。“将以愚之”则是说这些人不是通过教化或开导的方式来使人变得聪明,而是通过某种方式让人显得愚蠢。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反映了老子对人性的理解: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而是在于让他们保持无知无觉的状态。
“民之难治”,这里的“难”并非指困难,而是强调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的原因。“以其智多”说明了原因所在,“智多”的意思是人们聪明、有才智。老子认为,由于人类的智慧过多,导致社会变得混乱不堪。
接下来,老子提出了一个观点:“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句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