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切近此也。
注释:
1.民:百姓
2.畏死:害怕死亡
3.奈何以死惧之:为什么用死来恐吓人呢?
4.若使民常畏死:如果让老百姓经常怕死的话
5.为奇者:作乱的人,指那些不遵从道德准则的坏人
6.执而杀之:抓住他们并杀死他们
7.孰敢?谁还敢这样干!
8.司杀者:掌管杀人刑罚的人(官)
9.代大匠斫:代替木工砍削木材
10.希有不伤其手矣:很少能伤害到自己的手脚。
赏析:
这句诗是《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老子阐述了“民”和“君”的关系。他认为,“民”是最重要的人群,而统治者(君)则是管理者的角色。“民”需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