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

夫以灵岳降灵,非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成,机分小大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时,无足核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瑞,开发请之教源;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沉流;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

译文:

《妙法莲华经》是统管所有佛降灵的本源所在。蕴结在大夏国,从那过去了千多年。东传到震旦(中国),三百多年的岁月里。西晋惠帝永康年中,在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初次翻这部经,名叫《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间,后秦弘始年,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第翻这部经,名为《妙法莲华》。隋朝仁寿年间,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在所翻的这部经中同名《妙法》,三部经重叠了多次,文义互相重复。当时宗尚的人都是弘扬秦本,《余支品别偈》没有流派和分支。全部如序历,所以非述。

以灵岳降灵,不是大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