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晋人曰:“昔周室衰微,诸侯僭窃,乃作大隧以自闭其道。”王曰:“是吾先君之所未及也!”注释:襄王:春秋时楚国国王。郏(jiá):在今河南省长葛县北。隧:古代用来通行的地道。译文:晋文公把襄王安置到郏,对襄王表示感谢,并答应为他修筑隧道。襄王推辞说:“我愿意接受您的款待。”晋文公回答道:“从前我们的先君在位的时候,疆域方圆千里,作为甸服来供奉上帝、山川百神的祭祀和百姓兆民使用;用来抵御不祥之事发生时出现的灾害等祸患。其余部分则按照周制分封给诸侯国的大夫们,并且让他们各有自己的居所,以顺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不至于遇到灾难而受到伤害。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