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夫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这首诗出自《庄子·外篇·马蹄》,是一篇关于人与动物的对比讨论,旨在探讨人的行为和本性。

译文:
马有蹄可以踩雪,毛可以御风雪,啃草饮水,在陆地上翘起脚来,这就是马的本真性。即使有了义台路寝这样的设施,也用不上。等到伯乐出现,说:“我善于驯养马。”于是把马烧了,刮掉了毛,刻上了记号,绑上了缰绳,编上竹笼,使马死亡的人占到了十二、三之一。喂它饥渴,赶它奔跑,驱策它的蹄脚,前面有绳索装饰的祸患,后面又有鞭策威严,而马匹死亡的人已经超过了一半。陶匠说:“我善于制作陶器,圆形的符合圆规的标准,方形的符合矩尺标准。”木匠说:“我善于制作木材,弯曲的符合钩子,直的符合绳子。”陶匠和木匠制作的材料本性就是如此,难道他们想要符合规矩、钩绳吗?然而人们却世世代代称赞他们说“伯乐擅长驯养马”,而“陶匠善于制作陶器”,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的错误。
我认为擅长治理天下的人并非如此。百姓有常性,织布来穿衣,耕田来吃饭,这是他们的共同本性;一心不二,这叫作天然之性。因此到了最完美的社会时,人们的行走安详悠闲,目光明亮闪烁。在这个时期,山中没有道路,湖泽没有桥梁;万物自由生长,相互连接在一起;禽兽成群结队,草木茂盛生长。所以,禽兽可以被系着缰绳来游玩,鸟鹊的巢穴可以被攀援来窥探。

注释:

  1.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
  2. 外篇:庄子的著作中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外篇多论述人生哲学和自然现象,内容较为抽象。
  3. 马蹄:即《养生主》中的《齐物论》一文,庄子以马为喻,阐述其哲学思想。
  4. 蹄:马足下接触地面的部分,用以行走。
  5. 毛:指马身上的毛发。
  6. 龁草:啃食野草。
  7. 饮:饮水。
  8. 翘足:将脚抬起。
  9. 辔:缰绳。
  10. 羁馽:束缚马匹的用具。
  11. 栈:竹笼。
  12. 陶:陶工。
  13. 匠:木工。
  14. 中规:合乎圆的标准。
  15. 中矩:合乎方的标准。
  16. 同德:指人的本性一致。
  17. 天放(fàng):自然放任,不受约束。
  18. 填填:悠闲自在的样子。
  19. 颠颠:精神饱满的样子。
  20. 蹊隧:道路。
  21. 舟梁:船只和桥梁。
  22. 连属:相连不断。
  23. 禽:鸟兽。
  24. 遂长:茁壮成长。
  25. 系羁:用绳索拴住。
  26. 攀援:手攀树枝或藤蔓等高处。
  27. 系羁游:被拴着缰绳来游玩。
  28. 木石之形:指木头和石头的自然形状。
  29. 无待:无需刻意安排。
  30. 无伪:不虚伪矫饰。
  31. 至德之世:最高的道德修养的时代。
  32. 陶埴者:比喻那些从事陶冶工作的人。
  33. 一而不党:心志专一,不做他事。
  34. 天放:自然的本性。
  35. 至德:极高的道德修养。
  36. 行填填、视颠颠:行为悠闲自得。
  37. 山无蹊隧:形容自然无拘无束的状态。
  38. 泽无舟梁:水面没有船桥等人工设置,形容自然生态和谐。
  39. 禽兽成群:各种禽兽聚集在一起生活。
  40. 草木遂长:草木茂盛生长。
  41. 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鸟鹊的巢穴可以伸手去触摸。
  42. 观瞻:观察,审视。

赏析:
庄子在《马蹄》中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应该像马一样,顺应自然,不做多余的修饰和干预,以达到真正的幸福和平。文章通过对马的描述,隐喻了人类应有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