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述而篇·第二十六章
孔子说:“圣人,我不能够见到他了;如果我能够见到君子,也就满足了。”
孔子说:“善人,我不能见到了;如果我能够见到一个有恒心的人,也就可以了。失去了却可以重新得到,空虚却可以充实起来,节俭却可以变得奢侈,这样的人很难保持恒心。”
注释:
- 圣人: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 不得而见之矣:无法看到这样的人。
- 见君子者,斯可矣:能够见到君子,就满足了。
- 善人:指道德品质好的人。
- 不得而见之矣:无法见到这样的善人。
-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能够见到一个有恒心的人,就满足了。
- 亡而为有:失去了却可以重新得到。
- 虚而为盈:空虚却可以充实起来。
- 约而为泰:节俭却可以变得奢侈。
- 难乎有恒矣:这样的人很难保持恒心。
赏析:
这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的一段话。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于“圣人”和“善人”的追求,并指出了实现这种追求的困难。他认为,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见到圣人和善人,但是通过见到君子和有恒心的人,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追求了。同时,他也指出了实现这种追求的困难,即失去却可以重新得到,空虚却可以充实起来,节俭却可以变得奢侈,这样的人很难保持恒心。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