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此伐吴也,其言执齐封何?为齐诛也。其为齐诛奈何?庆封走之吴,吴封之于防。然则曷为不言伐防?不与诸侯专封也。庆封之罪何?胁齐君而乱齐国也。遂灭厉。
九月取鄫。其言取之何?灭之也。灭之则其言取之何?内大恶讳也。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昭公五年
春王正月,舍中军。舍中军者何?复古也。然则曷为不言三卿?五亦有中,三亦有中。
楚杀其大夫屈申。
公如晋。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莒牟夷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重地也。其言及防兹来奔何?不以私邑累公邑也。
秋七月,公至自晋。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濆泉。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
下面是对昭公元年~三十二年的诗句、译文和必要的关键词注释的逐句释义:
诗句: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译文:秋季,楚国的子、蔡国的侯、陈国的侯、许国的男、顿国的子、胡国的胡子、沈国的子、淮夷人一起进攻吴国,抓住齐国的庆封并将其杀死。赏析:此句描述了春秋时期一次重大的军事事件,楚子等八国联合进攻吴国,抓住了齐国的庆封并杀死了他。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和战争频繁的局面。
诗句:此伐吴也,其言执齐封何?为齐诛也。
译文:这次攻打吴国也是为了替齐国报仇。赏析:这里的“为齐诛也”表明了楚国等国家攻击吴国的目的不仅仅是出于对吴国的敌意,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为了替齐国讨回公道。
诗句:其为齐诛奈何?庆封走之吴,吴封之于防。
译文:那么为什么要替齐国讨伐呢?庆封逃到吴国,吴国把他封在了防地。赏析:这句诗揭示了庆封逃亡到吴国后,吴国对他的态度,以及他最终被吴国所封的情况。这也暗示了齐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导致了庆封的逃亡。
诗句:然则曷为不言伐防?不与诸侯专封也。
译文:那么为什么不说攻打防地呢?这是不允许诸侯擅自专有的领土。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政治原则,即不应该允许诸侯擅自占有或专有的领土。这也反映出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领土纷争。
诗句:庆封之罪何?胁齐君而乱齐国也。遂灭厉。
译文:庆封的罪过是什么?他是威胁齐国的君主并扰乱了齐国。随后灭了厉国。赏析:最后这句诗揭示了庆封之所以被杀死的原因是因为他威胁到了齐国的君主,并且他还试图通过叛乱来破坏齐国的稳定。这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权力争夺的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