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卒。何以不名?秦者夷也,匿嫡之名也。其名何?嫡得之也。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昭公六年
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葬秦景公。夏,季孙宿如晋。
葬杞文公。
宋华合比出奔卫。
秋九月,大雩。
楚薳颇帅师伐吴。
冬,叔弓如楚。
齐侯伐北燕。
◇昭公七年
春王正月,暨齐平。
三月,公如楚。
叔孙舍如齐莅盟。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昭公八年
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于征师杀之。
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蒐于红。蒐者何?简车徒也。何以书?盖以罕书也。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春秋谷梁传·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昭公元年
背景: 昭公即位,标志着政治局势的变动。继正即位,意味着遵循传统规矩正式登基,显示新君的合法性。
事件一:晋赵武与诸侯结盟
- 时间: 春季,正月。
- 内容: 在郭地举行盟会,与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等国会面,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 意义: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共同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挑战。
事件二:取郓之役
- 时间: 夏季,三月。
- 行动: 昭公率军攻取郓地,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旨在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 结果: 此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昭公军事上的不足。
事件三:秦伯之弟针出奔晋国
- 时间: 夏季,四月。
- 人物: 秦伯的弟弟针因政治原因出逃至晋国。
- 影响: 此事表明秦国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可能对秦国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事件四:筑郎囿
- 时间: 秋季,七月。
- 活动: 昭公下令修筑郎囿,这是为贵族提供游憩之地,也是彰显其地位的一种方式。
- 目的: 提升贵族的生活品质,同时加强贵族间的交流与联系。
事件五:季孙宿如晋
- 时间: 冬季,十月。
- 行动: 季孙宿去晋国访问,这是一次外交活动,也可能是为了解决之前的一些外交问题。
- 意义: 加强与晋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双方的政治和经济交流。
事件六:齐侯伐北燕
- 时间: 冬季,十一月。
- 行动: 齐侯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北燕国,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目的: 削弱北燕国的军事力量,维护齐国在东部地区的安全和利益。
事件七:叔孙舍莅盟于齐
- 时间: 冬季,十有二月。
- 行动: 叔孙舍代表鲁国参加齐、晋两国的盟会,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
- 意义: 通过结盟来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事件八:陈国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 时间: 秋季,八月。
- 人物: 陈国的公子过因涉及政治斗争被陈国人处决。
- 后果: 此举导致陈国内乱,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内部矛盾。
总结
尽管国家面临着内外的种种挑战,但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行动,昭公尝试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然而,这些举措也暴露了昭公自身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