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锄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译文:秦始皇的祖先伯翳曾在唐尧、虞舜时期立下战功,接受了土地和姓氏。到了商朝、夏朝时,他的家族逐渐衰落。到了周朝衰败时,秦始皇兴起,在西边建立了一个城市。从缪公开始,秦国逐渐吞并了其他诸侯国,最终成就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自己的成就胜过五帝,国土超过了三个国王,但却谦虚地说不及其等。这真是贾谊所论述的好啊!    
    
注释:    
1. 太史公:即司马迁,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2. 秦:指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    
3. 先伯翳:伯翳是秦的始祖之一,曾为唐尧、虞舜时期的将领。    
4. 尝有勋于唐虞之际:曾经在唐尧、虞舜时期立下战功。    
5. 受土赐姓:接受土地和姓氏,成为秦国的一员。    
6. 及殷夏之间微散:等到商朝、夏朝时,家族逐渐衰落。    
7. 周之衰:指周朝衰败的时候。    
8. 秦兴:秦始皇时期秦朝建立。    
9. 邑于西垂:将都城建在西边。    
10. 自缪公以来:从缪公(秦穆公)时期开始。    
11. 稍蚕食诸侯:逐渐吞并其他诸侯国。    
12. 竞成始皇: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始皇帝国。    
13. 功过五帝:成就超越了五帝。五帝是中国传说中的五位古代帝王,他们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14. 地广三王:领土面积超过了当时的三个国王。    
15. 羞与之侔:却谦虚地说不及其等。    
16.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之一。    
17. 推言:阐述、论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