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诗句
-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在经过夷门后,我见到了侯生,详细地告诉他我想要在秦军面前自杀的原因。
- 辞决而行:表示决心告别并开始行动。
- 老臣不能从:表达了我无法跟随他的决心。
-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公子走了几里路,心情并不愉快。
-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我之所以对侯生如此周到,全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我即将死去,侯生却没有一句话来为我送行,我难道有什么缺失吗?
- 复引车还,问侯生:再次驱车返回,询问侯生。
- 侯生笑曰:侯生笑着回答说。
-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我知道晋鄙的兵符常常放在大王卧室内,而如姬最受宠信,她可以进出大王卧室,有能力窃取它。
-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因为公子而哭泣,公子派人去杀了她的仇敌,并且尊敬地带进了如姬。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如姬愿意为了公子而死,但没有其他借口,只是因为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如果公子真的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会答应,那么他们就可以拿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向北救援赵国,向西抵御秦国,这是五霸中的一次军事行动。
- 于是公子泣:于是公子流泪。
-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侯生问道:“公子害怕死亡吗?为什么哭泣呢?”
- 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是晋国的将军,过去恐怕不会听从,一定会杀掉他,所以我哭泣罢了,难道是因为害怕死亡吗?”
- 于是公子请朱亥:于是公子请求朱亥。
-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我是市井中的屠夫,但是公子多次拜访我,所以我没有回报感谢,因为我认为这些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正是我效力的时候。”
- 遂与公子俱:然后就和公子一起了。
- 公子过谢侯生:公子过去感谢侯生。
-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我应该跟随您,但年纪大了不能。请让我数一下公子出行的日子,直到晋鄙军队出发那一天,我会向北朝自己的方向刎颈自杀,以此作为送给公子的礼物。”
- 公子遂行:公子就出发了。
译文
一个名叫魏公子的人想要前往秦国救援赵国,他遇到了一个叫侯生的好朋友,侯生给了他一些建议和帮助。魏公子感激涕零地向侯生道谢,然而侯生却拒绝了他的好意,因为他自己年纪已高,身体不好,不适合长途跋涉。
侯生提醒魏公子,晋鄙将军的军权在王宫内,而如姬因为与魏公子关系密切,有机会接触王宫。因此,他建议魏公子通过如姬获取晋鄙的信任并取得军权。
魏公子按照侯生的建议行事,如姬果然按照他们的计划行事,魏公子得到了晋鄙的信任和军权,得以顺利地组织救援赵国。
侯生向魏公子提出要为他殉葬的建议,但他被拒绝。魏公子认为侯生年纪老迈,不适合这样做。于是,侯生决定自杀。
这个事件展现了侯生的智慧和慷慨,同时也体现了魏公子的品质和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