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诗句解读:
-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秋”指季节,“七月”指的是农历的七月,“丙戌”是干支纪日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这个时间点是丙火年的第7天。“渭陵”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是指皇帝去世后的安葬之地。
- 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 “赞曰”是后人所编写的对某事或某物的评价文章,“臣”(我)和“外祖兄弟”都是自称,表明作者与这些人物有亲戚关系,“元帝”则是皇帝的名讳,“侍中”是古代官职,负责顾问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在这里表示他们曾担任过这样的职位。
- 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 这几句描述了元帝的才华和爱好。”多材艺”意指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善史书”则表明他精通历史书籍。“鼓琴瑟”说明他擅长弹奏古琴,“吹洞箫”可能指的是他还会吹奏箫这种乐器。“自度曲”即自己创作乐曲,显示出他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 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 “少而好儒”表明元帝在年少时就喜欢儒家学说,“及即位”指的是他当上皇帝,“征用儒生”意味着他开始重用那些有儒学背景的人才,“委之以政”则表示他把政务委托给他们处理。
- 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贡、薛、韦、匡”是四位名字,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迭为宰相”表示他们先后担任国家高级官员的位置。
- 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而上”指皇帝本人,“牵制文义”意为限制和约束文章的含义和风格,“优游不断”则形容皇帝行事宽松随意,没有严格规定,“孝宣之业衰焉”指出皇帝的这种做法导致了汉朝初期繁荣的政治文化事业逐渐衰退。
- 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然而”表示转折,“宽弘尽下”意思是宽大仁厚,能够放下架子,“出于恭俭”意指行为举止恭敬节俭,“号令温雅”描述皇帝的命令温和雅正,“有古之风烈”则表示这种作风具有古代君主的风范和气节。
译文:
秋天七月丙戌日,皇帝在渭陵安葬。
赞文曰:我外祖兄弟曾是元帝的侍中,告诉我说:元帝多才多艺,善于研究历史书籍。他擅长演奏古琴和箫,能自创乐曲。他小时候就喜欢儒家学说,即位后重用儒学学者,委任他们治理国家事务。他曾让贡、薛、韦、匡等人接连担任宰相。但他过于放任自己的文采,做事不够严谨,导致汉朝初期繁荣的政治文化事业逐渐衰退。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宽容大度,对人谦和节约,发布命令温和有礼,有古代君王的风范和气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元帝生平的描述,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华和特点。从文学艺术到政治管理,元帝似乎是一个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人物。他的书法艺术、音乐天赋以及对历史的深入研究都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他对儒家学说的喜爱以及在政治领域的运用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此外,诗中还透露出他对权力的适度把握和对文化的尊重,这反映了一种理想的统治者形象。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元帝一生的全面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成就的肯定和对其不足之处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