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僧。
抚州南城人。
俗姓郭。
十四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
后至嵩山受戒。
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良价。
受楚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后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喜作偈颂,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修习生活。
诗僧齐己为作序,广行于世。
生卒年:835-923
五代时僧。
抚州南城人。
俗姓郭。
十四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
后至嵩山受戒。
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良价。
受楚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后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喜作偈颂,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修习生活。
诗僧齐己为作序,广行于世。
生卒年:835-923
见色闻声不用聋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见色闻声不用聋的作者是:居遁。 见色闻声不用聋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见色闻声不用聋的释义是:见色闻声不用聋,意为即使看到美景、听到声音,也不要像聋子一样无动于衷,要有所感悟和体会。 见色闻声不用聋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见色闻声不用聋的拼音读音是:jiàn sè wén shēng bù yòng lóng。
但于事上通无事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但于事上通无事的作者是:居遁。 但于事上通无事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于事上通无事的释义是:但于事上通无事,意指尽管身处纷繁复杂的事物之中,却能洞察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皆空,从而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一种超然无碍的境界。 但于事上通无事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于事上通无事的拼音读音是:dàn yú shì shàng
吹沙走石不劳功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吹沙走石不劳功的作者是:居遁。 吹沙走石不劳功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吹沙走石不劳功的释义是:风沙肆虐,吹得石头滚动,无需人力即可完成。形容风力强大。 吹沙走石不劳功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吹沙走石不劳功的拼音读音是:chuī shā zǒu shí bù láo gōng。 吹沙走石不劳功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的第2句。
君若随缘得似风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君若随缘得似风的作者是:居遁。 君若随缘得似风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君若随缘得似风的释义是:君若随缘得似风,意指如果你能够顺应因缘,你的心境就如同风一样自由无碍。这里“随缘”指的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得似风”则是比喻心境达到一种轻松自在、无所挂碍的境界。 君若随缘得似风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君若随缘得似风的拼音读音是
祇守一场呆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祇守一场呆的作者是:居遁。 祇守一场呆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祇守一场呆的释义是:“祇守一场呆”中的“祇”意为只有,“守”有坚守、执着之意,“一场呆”则指一种痴傻、愚钝的状态。整句话的意思是:仅仅执着于一种愚钝的状态。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人或事过于执着、不知变通的感慨。 祇守一场呆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祇守一场呆的拼音读音是
弃本却逐末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弃本却逐末的作者是:居遁。 弃本却逐末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弃本却逐末的释义是:舍本逐末,指舍弃事物的根本,只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弃本却逐末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弃本却逐末的拼音读音是:qì běn què zhú mò。 弃本却逐末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的第3句。 弃本却逐末的上半句是
修证转差回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修证转差回的作者是:居遁。 修证转差回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证转差回的释义是:修行反失本,转而不如初。 修证转差回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证转差回的拼音读音是:xiū zhèng zhuǎn chà huí。 修证转差回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的第2句。 修证转差回的上半句是:天真元具足。 修证转差回的下半句是: 弃本却逐末。
天真元具足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天真元具足的作者是:居遁。 天真元具足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真元具足的释义是:天真元具足:指人的本性本来圆满,无需外求。天真,指人的纯真本性;元,指根本、原本;具足,指圆满具备。 天真元具足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真元具足的拼音读音是:tiān zhēn yuán jù zú。 天真元具足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四》的第1句。
开佛诸知见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开佛诸知见的作者是:居遁。 开佛诸知见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开佛诸知见的释义是:开启佛学诸多智慧见解。 开佛诸知见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开佛诸知见的拼音读音是:kāi fú zhū zhī jiàn。 开佛诸知见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的第4句。 开佛诸知见的上半句是: 一念了自心。 开佛诸知见的全句是:一念了自心,开佛诸知见。
一念了自心出自《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一念了自心的作者是:居遁。 一念了自心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念了自心的释义是:一念了自心:意指一旦领悟,就能明白自己的内心。 一念了自心是唐代诗人居遁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念了自心的拼音读音是:yī niàn le zì xīn。 一念了自心是《偈颂并序 其九十二》的第3句。 一念了自心的上半句是:岂用陈知见。 一念了自心的下半句是
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于官宦家庭。 勤学好古,淡于仕进。 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 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
五代时燕山人,一说燕地广阳人。 名哲,字元英,一作铉英,号海蟾子;一说名操,字宗成。 曾事燕主刘守光为相。 好黄老之学,后弃官隐居华山、终南山。 传得道仙去,道家以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明悟弘道真君。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