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县二十四:安邑,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铁官、盐官。莽曰河东。大阳,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有天子庙。莽曰勤田。猗氏,解,蒲反,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河北,《诗》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也。左邑,莽曰兆亭。汾阴,介山在南。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濩泽,《禹贡》析城山在西南。端氏,临汾,垣,《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轶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皮氏,耿乡,故耿国,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莽曰延平。长修,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襄陵。有班氏乡亭。莽曰幹昌。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杨,莽曰有年亭。北屈,《禹贡》壶口山在东南。莽曰朕北。蒲子,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狐讘,骐。侯国。

河东郡,古称兆阳。
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
安邑,巫咸山南,盐池西南。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大铁官、盐官。王莽曰河东。
大阳,吴山西,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为虞公,晋灭之。有天子庙。王莽曰勤田。
猗氏,解,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南,故曰蒲,秦更名。王莽曰蒲城。
河北,《诗》魏国地,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书》云:“禹贡”析城山在南。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
濩泽,《禹贡》析城山北,闻喜东南,故曲沃东北,沇水所出。轶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一千八百四十里。
皮氏,耿乡,故耿国。《左传》宣二年晋献公伐耿,取其田焉。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王莽曰延平。
长修,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王莽曰香平。
班氏乡亭。王莽曰干昌。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王莽曰黄城。杨,莽曰有年亭。北屈,壶口山东北。《禹贡》壶口山在东南。王莽曰朕北。蒲子,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狐讘,骐。侯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