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传》十一篇。文帝所称及诏策。

《贾山》八篇。

《太常蓼侯孔藏》十篇。父聚,高祖时以功臣封,臧嗣爵。

《贾谊》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

《董仲舒》百二十三篇。

《皃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丘寿王》六篇。

《虞丘说》一篇。难孙卿也。

《庄助》四篇。

《臣彭》四篇。

《钩盾冗从李步昌》八篇。宣帝时数言事。

《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

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

杨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

右儒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汉书艺文志》:古代学术的缩影

《汉书·艺文志》,这部古籍不仅记录了汉代丰富的图书资源,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先秦至西汉时期学术发展脉络的窗口。班固所著《汉书》,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艺文志》部分,详细记载了当时藏书的情况,这不仅是目录学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献整理和分类体系的一大进步。

《艺文志》的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六个略,共收录书籍596家,13269卷。这六略的设立,反映了当时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重视和分类整理的需求。特别是儒家类的书籍高达八十五篇之多,显示出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班固在编排时对儒家经典的重视。此外,《艺文志》还特别提到了扬雄等人所做著作的新增内容,这不仅增加了作品数量,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班固在编排《艺文志》时,不仅遵循了《七略》的框架,而且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例如,他将原本属于《七略》“辑略”中的内容独立成章,使得总序更清晰地展示了先秦学术的发展历程。这一做法不仅使目录结构更加清晰,也为读者理解各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了方便。

《汉书·艺文志》的价值并不止于其对书籍的分类整理,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先秦至西汉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视角。通过这些书籍,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班固在《汉书》中提及的“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反映出当时学术界的一些现象,也警示我们在面对传统知识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汉书·艺文志》是继《七略》之后的又一力作,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成熟,也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通过对《艺文志》的研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和社会文化面貌,这对于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