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歌诗》三篇。
《送迎灵颂歌诗》三篇。
《周歌诗》二篇。
《南郡歌诗》五篇。
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杨雄八篇。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耑而,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杨子云,竞为侈俪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是以杨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
《汉书·艺文志》
《诸神歌诗》三篇。
《送迎灵颂歌诗》三篇。
《周歌诗》二篇。
《南郡歌诗》五篇。
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
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入杨雄八篇。
解析与注释:
诗句解读:《诸神歌诗》、《送迎灵颂歌诗》、《周歌诗》、《南郡歌诗》,这些是古代诗歌的分类。
译文:汉代的书籍中记录了各种类型的诗歌和歌曲。
关键词解释:
诸神歌诗、送迎灵颂歌诗、周歌诗、南郡歌诗:这些诗歌和歌曲分别涉及不同的神灵、仪式以及地方文化等主题。
诗赋: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
赏析:
从这段文本中可以看出,汉代对诗歌和歌曲的分类非常细致,反映了当时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复杂性的一面。通过这种细致的分类,可以窥见古人对于不同社会功能和文化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结语:《汉书·艺文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丰富资料,也反映了汉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